李破没有说话,选择继续等待,商量事情嘛,有反对的自然便有赞同的,若是大家有志一同,观点一致,那说明根本没有商量的必要。
果然,等了一会,中书令萧禹便开了口,“温仆射所言甚是有理,然臣以为,吾与突厥交好多年,既为盟友,又为亲戚,此为私情也。
以当前之势而论,天下初定,国力疲敝,若能与突厥修长远之好,其利甚多,此为公义也。
而利弊之间取其大者,方为明智之举,不能一概而论,始皇帝巡行天下,为昭六国之人明其主也。
炀帝四处巡游,荒唐之举累累,怎只会盟一事?
如今至尊平定天下,功绩已同秦皇汉祖,贤明之处,世人皆知,杨广之流差之远矣,与其以炀帝为鉴,不若放眼将来。
所以臣以为使者往来,不应以婉拒为主,反而该与突厥商议会盟细节,避害趋利,让突厥可汗察查吾之诚意。
若其觉得会盟之事确实多此一举,收回成命,与我也是无碍,若是执意会盟,臣愿陪于至尊左右,逢有无礼,臣当死于阶下,以告突厥大唐不可轻辱。”
好吧,萧禹还是那个萧禹,性情偏于激烈,商量个事情,就事论事也就是了,可他偏不,夹枪带棒的,隐约有讥刺温彦博胆小无能之意。
温彦博没搭理他,萧禹之为人,他领教已多,那是个当仁不让,却又气量不足的家伙。
前些时高慎一案就能看出一二,就因为高恽强登成国夫人车驾,便惹的他穷追不舍,俨然便成了倒高的主力。
大家都有些偃旗息鼓的时候,他还不依不饶,和这样的人当同僚,只能就事论事,与他当面争吵无益于大事,还可能结下私仇。
哼,过后得找机会参他两本,压一压他的气焰才成。
李破则不管这些,又暗自点头,萧禹说的也有道理,杨广那败家子怎能与我相比?他领人出去都是耍威风去了,咱出去可是为了国家大事。
按照顺序,该是封德彝发言了,官场之上就是这般,等级森严,乱了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政治事故。
若说温彦博,萧禹两人都是棱角分明,陈述己见时多数不会为外物所动的话,封德彝就是个反面教材。
在不确定君王心意的时候,他从来不担重责,为之后留出说话的余地。
所以他的建议也就流于泛泛,只说其他两人说的都有道理,而且事关重大,不如派遣使者去突厥,商量会盟之事外,也看看突厥国内动静,也好做到有的放矢。
如此拖延个一年半载的,也能更为明确的察知突厥可汗的心意。
封德彝就有这个本事,把稀泥和的花样百出,竟然让人听上去比温彦博,萧禹两人说的更为实际稳妥一些。
你说他这本事,也是没谁了。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北雄泽雨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