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转,商务谈判顺利结束,大明元正式在孟买流通,皆大欢喜,特别是那些坚持不使用大明元的大臣感触最深,大明元流通后,随着交易的简化,市面繁荣多了,市民的生活好了,国库充盈了(都是大明元),工资也涨了,现在回想起来,都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坚持。
短时间肯定没有问题,而且孟买还是受益的一方,长期嘛,嘿嘿,后世的鹰酱就摆在那里,可惜只有王景弘与马和知道。
随着明帝国银行的开业,孟买大量的物资不断的运到宝船上,这次商人赚大了,全部采用海运,装满一艘出发一艘,物流费用比之陆路省得太多,梦里都能笑醒,来回一趟大概是二十天,周而复始,从明帝国大陆到兰芳省,从兰芳省到牙芳省,从牙芳省到锡兰岛,从锡兰岛到龙芳省,从龙芳省到孟买,已经形成了一条海上运输链,不断的有新成立的物流公司加入,南来北往,蔚为壮观,各个省都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产品实现了互补,户部基本上只控制粮食的交易,其他商品全部由市场调节。
孟买,一切尘埃落定,左路集团择日返航,这次回去,队伍小了很多,那些物流公司的运输船不再同步,他们转入到自己的运输节奏上。
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竞争开始剧烈,不断有公司倒闭,或者被吞并,但新成立的公司越来越多,明帝国开始出现商品积压的问题,急需打开更大更多的市场,这个时候,内阁要求联合舰队尽快结束第一次远征,需要王景弘参与到新的国家战略制定。
王景弘接到内阁要求时,同时接到了右路集团的报告,心想,是时候回家了,张欣,你还好吗?!
右路集团出发后,一路乘风破浪直奔加尔各答,经过十多天的航行,到了恒河支流的出海口霍尔迪亚,从霍尔迪亚到加尔各答只能通过恒河支流才能到达,由于对这段河流没有详细的情报,使团团长决定派出三艘快船,搭载一个合成营前往侦察,等了解清楚当地的情况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一决定从结果看非常明智。
三艘快船搭载一个合成营日夜兼程,一路上难见人类踪影,相当的原始,不日到达加尔各答,发现这里只有三个小渔村,总人口不足五百人,与想象中的情形有天渊之别,而且周围都是沼泽地,根本不适合建立前进基地,除了恒河支流可以通向内陆外,陆上无路可通,看到这种情景,三艘快船一刻都不愿意停留,在村民的惊讶目光中,一个掉头,全速向来路返回。
这是王景弘记忆里出错,在他的印象里,加尔各答是一个人口密集,繁华的大城市,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四百六十万人口,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达到了一千四百多万,名列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印度第四大城市。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一百四十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
直到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而在这时代,加尔各答还是一片沼泽地,要几百年后才慢慢成形,记忆有的时候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王景弘这次的记忆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新情况,是事前未能预见的情况,右路集团一下子失去了目标,众人一时茫然失措,不知下一步往那个方向前进,为此,使团团长召开了一次高等级会议,寄希望群策群力,重新找到一个目标。
会上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沿着恒河支流向内陆挺进,有的提出返航,等收集到相关情报后再行动,有的认为应该沿着海岸继续前进,就算找不到人口密集区,也可以收集沿岸信息,各说各的理由,由于情报的缺失而无法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