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我的抗美援朝 > 第一百三十八章 羊不吃

第一百三十八章 羊不吃(1 / 2)

我和师父聊了很多,直到晚上我回到连里的路上,还在回想着师父说过的很多话。

我回来的晚,看时间连里已经吹了号,大家应该都睡了。

我一个人摸着黑往营地走,四周都黑漆漆的。不过漫山的积雪反射柔和的月光,还是能勉强看到弯弯曲曲的小路和路边的草丛。

我在雪地上走着,整个树林里只能听到我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声音。我这个人向来不信什么鬼神,但这样在黑漆漆的丛林雪地上走着,声音听着还是怪渗人的。

不过,我属于脑子比较直的,听着声音有些害怕,但转念就又开始思考师父跟我说的东西。

突然,我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这个响声我再熟悉不过,这是栓动步枪子弹上膛的声音!

我顿时停下脚步,闪身躲在一棵大树背后,手已经摸向我背后的步枪。

“口令!”

黑暗中,一个声音响起。这声音不大,让人很难辨别具体的方位,但是却让我心里放松了下来。带着一点让我极其熟悉地陕西味道的山西话,不是敌人。

我说道:“长江!回令!”

黑暗中那个声音轻飘飘地飘出:“黑龙江!”

黑暗中的那个声音显然对陕西话也极其熟悉,因为我说的是陕西话,所以他回答‘黑龙江’的时候,口音被带回了陕西。

在中国,方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不会说的人要很久才能说好,但是只要是熟悉的方言,总是会被很自然地带着走。

比如一个非常熟悉陕西话和河南话的人在跟别人聊天时,如果对方说得是河南话,这个人就会很自然地用河南话交流。但这个时候如果旁边过来一个陕西人和这个人说话,这个人同样也会用熟练地陕西方言接话。并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一种思维惯性。

一些常年走南闯北的商人,都会说十几个地方的方言,而且随时切换。这不是一个技能,而是一种本能。

我从树后面钻了出来,树林中一处不起眼的草丛耸动两下,站起来一个黑影。

“咦,小葛?你怎么这么晚回来?去哪儿了?”黑影一边走向我,一边说道。

我这才看清这个黑影,原来是那个最开始不愿意吃草根,但是后来有抢着吃的‘羊不吃’。我对他的印象是比较深的,因为他祖上也是陕西,我们算是半个乡党。传说姚姓在陕西是一个古姓氏,往上要追溯到周秦,几千年了,所以我更觉得他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

我家祖上可不是陕西人。清末战乱之后,陕西人大部分死于战乱,导致陕西人口大减。清政府迁外省人来陕西,我父亲的爷爷那个时候挑着扁担从山东迁过来的,那时候叫山东客。

我小的时候,我父亲还跟我说过,他隐约记得特别小的时候,我太爷爷挑着扁担,一头是他和我二叔,另一头是全部家当。而我的爷爷和奶奶是跟着太爷爷一路走来了陕西,随后在长安县安了家。

只不过,爷爷奶奶死得早,我对他们没有一点印象。就连那个传说中的二叔,我也只是听说,从没见过。听说是到了陕西以后,因为家里穷,养不起,最后卖给了另一户人家。

我父亲从小就在西安城摸爬滚打,仅会的几句山东话说得已经磕磕巴巴。到了我这一辈儿,彻底成了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到了四几年河南灾民逃荒到西安城下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成了西安土著。

那个年代,羊有不吃的东西,但人没有不吃的东西。饿得急了,两脚羊也吃得。‘易子而食’在现在只是句成语,但在那个时候甚至都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儿。

于是,我猛然想不起来他的真名,只想起来我们笑话他叫‘羊不吃’。我迟疑着,但还是说道:“呃……那个……是姚……姚……是‘羊不吃’啊……”

黑影听到我叫这个外号,脚步一顿,一脸幽怨说道:“什么‘羊不吃’,你们真是够够的了,额叫姚波!”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