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419章 翰林造反

第419章 翰林造反(1 / 2)

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初创时原系下层劳动者互助性秘密团体,后因屡遭清廷镇压,反满色彩日浓。乾隆年间以“顺天行道 ”,“剃除贪官”及“争天夺国”为口号。嘉庆以后,复提出“兴明绝清”及“反清复明”等口号。清末又增加了反满内容。为对付清廷镇压及便于吸收会众,不断创立新的名称,成为拥有数十种名目的秘密结社系统,因组织分散,未形成统一领导,在同一地区的组织间亦互不统属。

此时在江浙一带活跃着的会党组织,大部分都来源于天地会,是诸多的抗清势力,在斗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秘密组织。

因为有相近的目标,这个时候,会党组织便成了革命党人的坚定同盟军。

蔡元培很注重动员了浙江一带的会党人士加入光复会,如徐锡麟等人,从而壮大反清的力量。

光复会积极开展秘密反清活动,上海、嘉兴、绍兴先后是它的活动中心,在日本以及南洋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通过办报纸、设学校等方式,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青年,同时,联络会党,运动新军,准备开展武装革命。

绍兴人的明智与能干的特质,也体现在光复会的这些骨干们身上。徐锡麟运用亲戚的社会关系迅速打入官场,掌握起枪杆子的实权。秋瑾在督办大通学堂时,表面上与绍兴官方打得火热,开学典礼还请知府来讲话。陶成章努力运作,使浙江会党势力日益强大。光复会会员最初只有四五十人,到1905年初增至六七百人。

有句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其意是说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到了蔡元培这里,这个词就要升级了,不是“秀才造反”,而是“翰林造反”了。 “秀才造反”是“软弱胆小,摇摆不定”,但蔡元培的这个“翰林造反”可是雄猛而刚烈。

当时蔡元培的个人声望,对于扩大光复会在国内的影响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时间,蔡元培成了中国东南地区革命活动的核心人物。这一时期,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的,有黄炎培、秋瑾、柳亚子、刘师培、马宗汉、李燮和、孙毓筠等人。

黄炎培曾说过:“民国成立前七年乙已秋,吾师忽召至其寓庐,郑重而言曰:‘我国前途至危,君知之矣。诸强虎视于外,清廷鱼烂于内,欲救亡,舍革命无他道。君谓然乎?’

“则敬答曰:‘然。’

“曰:‘欲革命,须有组织。否则,力不集,事不成。今有会焉,君亦愿加盟乎?’

“则敬答曰:‘苟师有命,何敢不从。’

“期以某日深夜宣誓,出誓文,中有句:‘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逐鞑虏,光复中华。’吾师即指‘平均地权’句说明其理由。小子卒在吾师之前,宣誓加盟焉。”

这一段回忆,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场景:文雅瘦弱的蔡元培把坚定的目光投向学生黄炎培,询问他愿不愿意投身救亡革命。而黄炎培则在老师的感召之下,既恭敬又慷慨地回答,老师的命令,后生小子怎么敢不听?

这时的蔡元培,极力要干的是就是推翻满清封建王朝。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都是从反封建的革命需要出发的,与当时整个革命的发展形势相一致,他的活动成为中山先生所主导的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同样是干革命,比起那些会党首领的粗质豪爽,以及年轻学生的奔放热情,蔡元培终究是要多几分书卷气。

“元培德行有余,而方略颇短,性又好学,不耐人事烦扰。”光复会党创始人之一的陶成章,曾这样形容身为光复会会长的蔡元培。

这或许是书生闹革命的一个侧影吧,既有舍生而取义的节操、高绝的理念,但却不太谙于实务,善于把握宏观的大方向,一到具体细致的工作又有点儿挠头。但是,蔡元培儒厚的风格、赤诚的人格和亲和力已经足以使他得到诸多同志们的敬重了。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