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修的提议牛正平接受了,主要张谦修能给解决就业问题。
只要就业的问题解决了,只要解决了就业吃饭的问题,单纯的居住问题就要好解决很多。
剩下还要解决的就是医疗、教育问题,不过这些问题也好解决,反正上岭村本身就没有医院,到时候随便整个医生去坐诊,看看发烧感冒就行。
最终商议下来的结果就是,张谦修负责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官方给张谦修订单和一块地,至于怎么安排,张谦修解决。
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全部由官方解决,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张谦修已经算好了,只要官方把订单给自己,自己基本上不会亏,但他也没打算从中赚钱,他如果想要动手脚的话赚钱的话,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最终张谦修可能就是赚到官方给的那一块地。
如今官方用地也是比较麻烦的,不像后来征收了就能用,必须要和上面申请。
在1994年之前,土地的售卖权不在地方,到了1994年税改以后,上京收走了大部分税收,只留下一小部分给地方,这就导致上京国库有很多钱,但地方没有钱,而地方的开销要地方自己解决。
考虑到地方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上京就把把土地售卖权下放给地方。
在1994年以后,只有自己管辖区有足够多的公司企业才能收到足够多的税收,所以在1994年以前基本看不到招商引资,这时候官方喜欢闷头搞乡镇企业、国有企业,这时候只要把企业搞好,地方就有钱;在1994年税改以后,官方再搞国有企业已经没钱了,所以地方放弃了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开始大力招商引资,这样才能给本地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和税收。
虽然大部分税收要交给上京,地方多少还能留一点,诸如申城、鹏城这种一线城市,他们有很多大企业,税收自然就高,留下的钱也就多了,城市发展自然也就好;除了税收地方能留下一部分,地方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卖地,大城市还好,就算不卖地,他的税收也不少,但小城市就惨了,税收留下的那一点点,去掉各种财政开销,想要搞发展几乎没有可能,所以小城市、小县城反而更依赖卖地赚钱,要是不卖地,不要说修泊油路、改善学校,他们正常财政运行都很难。
可不要小看这些支出,公务人员的工资就不少,一百万人的大县城,财政要拨款的公务人员大概有三万人左右,这包括下面镇上、村里H县城的所有官方各部门的人员。
除此之外,还有文化(包括教育)、体育(给学校发体育用品等)、宣传、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护林、水利(农村水渠、河坝水库维护等)、节能环保(包括绿化等)、交通运输(包括修路建桥、维护、公交车等,公交车有些路线亏钱,官方都是有补贴的)、公共设施(公园、路边座椅、路灯)、电力支出(各种公共设施用电、路灯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很多,开支很大。
当然,这些开支里面也有一些蛀虫存在。
但我们后来走在街上是水泥或者地砖而不是泥巴路;我们开车有宽敞的公路,公路也是水泥或者柏油路;晚上走在路上有路灯;路上有红绿灯;路上有各种护栏;路边或者楼下有公园;消防员有越来越好的设备帮我们解决问题;农村水渠全部用水泥浇灌;农村也有水泥路等等。
这些都是免费,但都是要花钱的,国家不花钱搞你是享受不到的,这些钱从哪里来?税收!
很多东西都是地方出钱修建的,地方没有钱就修建不了。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四个一线城市走几步一个免费的公园,就连路边的垃圾桶看起来都比小县城的好,因为这些地方企业多,地方收的税多,他们能折腾,小县城折腾不起来。
小县城没有企业,个人有几个人交税的?就算交税能交多少?
虽然我们买的每一个商品都是交税的,单个商品的税费肯定会平摊到消费者身上,但都是企业把税费算到成本里了,企业在什么地方交税,什么地方就受益。
你在A城市消费一个商品,这个商品交税了,但生产这个商品的企业在B城市,这个税就缴到B城市了,A城市基本得不到什么税收,最多就是在运输的时候收到一点点税,但这是小头,甚至不到这个商品综合税收的百分之十。
言归正传。
总而言之,1994年之前的地方不怎么缺钱,但用地比较麻烦,不能直接给张谦修审批通过,市里还要想办法去帮张谦修去上面审批,张谦修在上面只是打通了教育方面的关系,土地方面的关系是没打通的。
建这个学校,牛正平确实是帮了张谦修不小的忙。
农历四月二十六,孔志文安排的人来了。
婉娜拉和那个中年人似乎是约好的,他们两个人是一起来的。
张谦修接到两个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那个中年人个头不高,虽然是黄皮肤,但仔细看起来,和国人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
中年人长得不高一米六三左右的个头,一个寸头,现在很少见,现在大部分的男性,头发虽然不长,但基本都能抓起来,很少看到寸头。
中年男人眼神中也没有所谓的杀气,也看不到什么锐气,就一普普通通的人,要是丢到人群中,也引不起什么人的注意。
张谦修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王强!”中年男人说道。
张谦修愣了一下,没想到是一个国内的名字,问道:“你本名?”
“以前的名字不用了,现在一直用这个。”王强说着还拿出一张身份证,递给张谦修。
张谦修接过看了一眼,是滇南省的身份证,应该是真的,毕竟现在这玩意不是很难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