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嗵...嗵...嗵...”
“呜...呜...呜...”
宋沿边六路,永兴路、鄜廷路、环庆路、秦凤路、泾原路、熙河路的广袤土地之上,一队队宋军骑军、步军,一队队宋禁军、厢兵、蕃兵、土兵、弓手,数十万大军在震天的鼓号声中,在遮天蔽日的旌旗之中,向着夏永和砦、割沓城、呜沙会等地杀去。
宋政和四年,官居在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的童贯,领宋沿边六路边事,节制宋西北诸路兵马,并以种师道、刘仲武、刘法、折可求等人为将,用兵西北,攻打西夏,主要就是攻打夏横山一带。
横山即古桥山,为横山主峰,海拔千余尺,与宁条梁之草梁山相连,直接诸山,横亘千余里。乔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横山之地,对于宋夏来说,均是极为重要,夏赖以为生,宋谓之为夏之右臂。
就其原因,主要有四,其一便是横山宜农宜牧,不仅出产良马,还是西夏主要粮食产地之一;其二就是出产盐铁,盐铁之利,自不必多说;其三就是横山羌兵,勇悍善战,为夏诸军之冠;其四就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夏据横山之地,不断兴修堡寨,并以逸待劳,蓄甲治兵,居高临下,出邀宋军,兴兵寇边,使得宋沿边诸路片刻不得安宁。
因此宋军欲击败夏军,甚至攻灭夏或令夏俯首称臣,必先取横山之地,斩西夏右臂,断其经脉。
因此宋太尉童贯领宋沿边六路边事,自政和四年始,至宣和元年,童贯统兵攻,以攻打横山为主,傍取河湟为辅,或进筑堡寨,或邀击夏军,欲先斩夏之右臂,再斩夏之左臂,一个失去双臂之人,就是待宰羔羊了...
横山之地对夏如此重要,直接关系到了夏之国运,夏岂能不拼尽全力,与宋争夺?于是乎一场大战整整打了五、六年,直至宣和元年,童贯领兵,以种师道、刘仲武、刘法、折可求等人为将,兵出萧关,终于攻陷了夏永和砦、割沓城、呜沙会、仁多泉城、藏底河等地,也就基本上取下了横山之地。
其中宋大将刘法攻取仁多泉城,下令屠城,斩首数千级,大将种师道攻取藏底河,斩首七千余,夏军大败。
自此,宋夏之争,宋占据了绝对优势,处于绝对有利的态势,只不过损兵折将、师老兵疲,也是不堪再战了。
此战过后,童贯童太尉名声大噪,威望如日中天,世人交口称赞,宋帝赵佶大喜,大赦天下,对童贯等人封赏异常丰厚。
........................
宋宣和元年,平夏城
“嗵...嗵...嗵...”
“泾国公、领枢密院事、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升帐!”
平夏城之内,一通点将鼓之后,胜捷军的正将张师正挎刀立于童贯中军大帐之前,大声唱道。
平夏城中是有衙门,有房屋的,一些大点的房屋,可容数百人,可童贯偏偏在城中立了数个大帐,按他的说法就是入乡随俗,到了草原,当然就仿效游草原牧民,以帐篷为处置各种事务之地。
童贯大帐两侧,数百精锐胜捷军伺立,个个身强力壮、衣甲鲜明,长枪如林、刀枪胜雪。
胜捷军有万余人,为童贯精选的亲兵,皆为身材魁梧、武艺超绝之人,当然大宋最为精良的兵器,也紧着胜捷军挑选,胜捷军由张师正统领。
其实张师正统兵能力一般,平平无奇的,但胜在忠心,对童贯忠心耿耿的,因此童贯的这支精锐亲军就由张师正统领。
亲兵又名“私卒”或“扈从”,是随从护卫,直接保护将帅或官员的安全,一般都是人物魁梧、武骑超绝者之人。
为防止武臣专权,在宋仁宗皇帝之前,是不允许武将或官员置亲兵的。仁宗皇帝之后,由于战事的需要,朝廷才允许边关武臣或官员置亲兵,但对亲兵的数量均是有着严格限制的,并且亲兵之资是有朝廷出的,赏罚也是由朝廷,不允许将亲兵视作“私兵”。
宋神宗皇帝继位后,为振兴兵事,于是奋然改制,才取消了将领或官员亲兵数量的限制。宋帝赵佶承父兄之志,边关将领或官员亲兵数量就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
童贯拥上万精锐胜捷军,亲兵数量极为庞大,而养兵是要花钱的,不过童贯贪墨钱财以充私室,因此这点小钱还是花得起的。
童大帅升帐,于是边关诸文武,武臣种师道、刘仲武、刘法、折可求等居右,文臣李三坚、任谅等居左,鱼贯进入了童贯的中军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