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一个山脚下,由一个青衣丫鬟扶下一个老妇人,随即有崔衣丫鬟去敲门,“开门,孟家张嬷嬷来接九姑娘了。”
吱呀一声,一个大约四五十穿着麻衣的妇人打开门,看到来人,赶忙上前微微福身,“见过张家老姐姐。”
“老身奉老夫人之命来接九姑娘回府。”张嬷嬷点点头,算是应下了抬步走进院子,环顾四周,院子十分简陋,只有三四间茅草屋,几只圈养的鸡鸭在院子里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看到来人也不认生,一副主人做派,那妇人连忙把张嬷嬷迎进屋子里,殷勤地用袖子擦了擦唯一一张看起来比较好的的椅子让张嬷嬷坐下,自己随即又去柜子最上层取出自己都不舍得喝的茶。张嬷嬷扫视了一圈屋内,只有一个木板床,床幔已经洗得泛白,还红的绿的补得一块一块,就像是脸上长得一块块的胎记,一个破旧的衣柜,再也没有其他,眉头微蹙,问道,“李家妹子,怎么不见九姑娘人呢?”
李家妇人微微一愣,一副心疼的样子说道,“是老奴照顾不周,前一段时间九姑娘生了病,没钱医治,幸得山上一对老夫妇相助,这才保了九姑娘一命,可是这九姑娘身子自小就弱,老夫妇看着九姑娘可怜,便将九姑娘接到山上去修养,前几日老奴刚去看了九姑娘,身子的确好了很多,得知老夫人要来接九姑娘,一早老奴就让我家那口子去接了。”
张嬷嬷听了李家妇人的话,眼睑微阖,身后的青衣丫鬟十分有眼色的从袖子里掏出几两银子,塞到李家妇人手里,“李家婶子,这些年您照顾九姑娘辛苦了,这是一点心意。”
“哎哟,玉树姑娘这怎么舍得。”嘴上说的怎么舍得,手却麻利地将银子放入袖子里,“这是老奴该坐的,姑娘放心,九姑娘的事情,老奴嘴巴紧着呢。”
“九姑娘来了。”
只见一个身穿素衣的,扎着两个发髻的小女孩在一个小丫鬟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张嬷嬷起身打量眼前这个第二次见面的九姑娘,又小又瘦的身板,有些怯怯地站在自己面前,如同一只不知所措的小奶猫,让人忍不住怜惜。上前一步,伸手将九姑娘抱到怀里,心疼地说道,“九姑娘,您受苦了,老奴这就接您回去。”抬首看向跟着九姑娘身后的小姑娘,问道,“这位是?”
“给嬷嬷请安。”韵尔不卑不亢地微微福身,“我是九姑娘的侍女韵尔。”
张嬷嬷上下打量了一番韵尔见其灵韵清秀,才十三四岁的模样,进退有度,不卑不亢,微微诧异。不过转念一想,能有个聪明伶俐的丫鬟在身边伺候着,说不定这九姑娘在孟府能够好过一些。
“玉树,九姑娘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已经妥帖了。”其实这九姑娘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一件能拿出手的衣服都没有,所有的家当,恐怕也只有韵尔手上的那个包袱了吧。
凤州孟家,书香门第,文官清流。孟老爷名斌,二十五岁中了进士,官至通判,从五品。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虽然孟家官却不大,但是其母孟老夫人是候门嫡女,当年一意孤行,下嫁给了刚刚中了状元的孟老太爷,在凤州也算是名门望族。
这孟斌也算是上进能干,娶了门当户对的孔家嫡女,下面还有三个妾氏,分别是魏氏、林氏和九姑娘的生母沈氏。大姑娘如月,六姑娘如星,大公子景明,二公子景清皆由长房所出,三姑娘如雪四公子景和是宠妾魏氏所生,三公子景平是妾氏林氏所生,而自幼被送到山上寄养的九姑娘如轻则是由妾氏沈氏所生。
在整个孟府,最不受宠的就是沈氏,若不是病重,孟老夫人怜悯其骨肉分离八年之久,这才想起接孟如轻回府,让其母女团聚,也算是了了沈氏的心愿。
孟如轻被丫鬟领着,绕过假山碧水,穿过长廊楼院,这才来到了孟老夫人住的福寿苑,两个丫鬟打开帘子,便看见正堂上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手念佛珠,衣着朴素,仿佛是一个平常人家的老祖母,下首坐着孟府的老爷孟斌以及主母孔氏,一个绿衣丫鬟将软垫早已准备好,孟如轻上前双膝跪地,叩首,稚嫩的声音在正堂中响起,“孙女给祖母请安,给父亲母亲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