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知道这事情之后便亲自吩咐下去,只要这个书生以后干的够出色,那就满足他的愿望,让他能够名正言顺的来到大明考秀才、科举。
因为这个时候的安南,已经是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土地了,既然是大明的土地,那么书生也当然就是大明的子民了。
所以既然他有功劳在身,让他过来考个功名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了他不一定考得上,但是朱慈烺还是要给他画个饼的。
而远在安南的翻译官书生陈大号,听说了大明王朝的陛下,亲自给自己安排了这个事情,答应自己,以后干得好就可以去大明考功名。
他便心里十分的高兴,想着就算是自己考不上,有了这层关系、这层名声,如果自己到时候再炒作一下,蹭一下皇帝的热度,这样各位主考官们也是要给他个面子的。
其实翻译官书生这样想,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清楚,明朝的科举制度的详细情况,
其实就算是他再怎么炒作也好,就算是他把自己炒作成了大名人也好,主考官想故意对他放水,那也是放不了的。
因为此时的明朝科举制度是十分的严格,陈大号的这个想法确是完全行不通的,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明朝的科举考试,是在卷子考完之后,便有人将这些卷子的名字都换成代号,然后再重新誊写到新的卷子之上,
这样做了之后,再被安排传递给主考官,主考官拿到了卷子之后,根本不知道哪个人是哪个人,只能通过这卷子的真实实力来判断是否考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