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寓教于乐
一看到王烁来了后院,七八个年纪不超过十岁的小郎君小娘子跑了过来,拉着王烁就要听故事。
“王二,我要听《西游记》!”
“不听不听,要听《封神》。”
“我觉得《红楼梦》最好听。”
几个小家伙都是李林甫的孙子孙女,其中就有李岫的两个儿子,七岁的李忠和九岁的李惠。
平时王烁没事的时候,就给几个小家伙讲各种小说游记,这两天事多,便没有讲,可把几个小家伙们憋坏了。
因为李鹿萍病情好转,李岫心情也不错,他摸了摸两个儿子脑袋说:“学业读完了吗?就要听故事。”
“元公辅见过郎君。”
一位儒生模样的中年人,两缕胡须随风飘动,一双丹凤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小郎君和小娘子们一见到元公辅,顿时闭嘴,一个个乖乖的站好,再也不见刚刚的吵闹。
王烁看着儒生,恭敬的行了一礼。
这位元公辅,就是府上那位天宝元年的进士,一直等不到吏部派官,只能在府上先当诸位郎君娘子的先生。
不过元公辅对此也没怨言,教授学生尽心尽力,而且师道尊严拿捏的恰到好处,一个个性格顽劣的郎君娘子,见了元公辅就像是老鼠见了似的。
“孩童顽劣,有劳元先生了。”李岫客套了一句。
元公辅微微一笑,不卑不亢道:“郎君娘子们敏而好学,日后必定是国之栋梁,只是需多加勤奋,若是沉迷于无用的小说游记,怕是会误了学业。”
说着,元公辅看向了王烁,嘴角噙着一丝讥讽。
你针对我?
“元先生,小人曾闻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知元先生何解此语?”王烁带着一抹揶揄,犀利的反击。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你当元某是不学无术之辈?”元公辅双手后负,神色傲然的说着。
这话都夹枪带棒的,合着说我是不学无术之人呗?
王烁来了精神,撸起袖子说道:“正是,孔仲尼教导人要善于学习,诸位郎君娘子用业余时间听些小说游记,也是在学习,又不曾耽误元先生的授业,何来一误了学业一说?”
元公辅嗤笑一声:“小说游记,都是些不入流之物,有何可学之处?”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你当我都白给他们讲故事的?
“大郎,你给元先生说说,帝辛为何灭亡!”王烁把李惠推出去说道。
被点到名的李惠也不胆怯,恭敬的行了一礼奶声奶气道:“帝辛身为一国之群,只图享乐,穷尽奢靡,残杀忠臣,轻信佞臣,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武王于岐山一声令下,八百诸侯一呼百应,鹿台一炬,自食恶果。”
元公辅诧异的看着李惠,这个典故他从未在课上讲过,这李惠是如何知道的?
李岫高兴的更是不得了,越看自家儿子越顺眼,这他娘就是个天才啊!
他像李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开蒙呢!
李岫顺手把一块玉佩接下来给了儿子当做奖赏。
可让李岫没想到的是,他大儿子竟然把玉佩还了回去!
这下连元公辅都不知李惠为何这么做,他瞥了一眼满脸笑意的王烁,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难道,这也是王烁教的?
“惠儿可是不喜欢这玉佩?”李岫笑着问道。
这次回答的是小儿子李忠:“王二郎给我们说了象箸之忧的故事,纣王用了象牙做的筷子,就想换犀角做的杯子,人之贪欲无穷无尽,我们年纪还小,不应贪恋这些黄白之物,兄长也是因为这样,才不要阿爷你的玉佩。”
还真是王烁教的!元公辅不可思议的看着王烁,他不明白,一个小小的奴仆,怎么会懂这些典故。
要问谁最开心,自然是李岫了,两个儿子如此乖巧懂事,他跟着脸上也有光。
李岫豪气冲天的说:“昔日曹孟德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今日我李岫有两麒子,不比他孙权差!”
“还有,还有,王二郎给我们讲《西游记》,让我们重视与人协同!”
“还有要勇敢,见到不公之事就要仗义执言!”
郎君娘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王烁教给他们的东西,听得李岫是心花怒放,嘴就没合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