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华为经济学 > 导入案例:华为如何开启IPD变革之路

导入案例:华为如何开启IPD变革之路(1 / 1)

导入案例

华为如何开启IPD变革之路

IPD是华为向IBM学习的第一个大型变革项目,并且华为学得非常成功,它奠定了华为研发管理的基础,形成了核心竞争能力,格外引人注目。其后很多企业也实施了IPD,但鲜有成功的,能够依靠研发实力把企业发展到千亿美元规模的更是少见。

其实IPD并非华为引自IBM咨询的第一个项目。1998年华为第一次与IBM合作,实施流程及IT(信息技术)策略与规划项目,主要内容与核心目的是规划和设计华为未来3~5年需要开展的业务流程和所需的IT支持系统,该项目由IPD、ISC(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财务制度和账目统一、编码统一、流程统一和监控统一)等8个子项目组成。通过这个项目,华为开始布局未来,走上了系统化的管理变革之路。

由此可见,IPD只是最初规划的项目之一,它之所以成为第一个重大变革项目,还在于IPD团队自身的努力。换句话说,任正非一开始重点培养了8个孩子,请IBM进行了初级训练,接下来就看8个孩子的行动了,而IPD团队是最早交作业的。

从1998年初开始,华为就开始自己摸索实施IPD,组织了项目组(成员主要是工商管理硕士),拿出了一套基于IPD的研发体系变革方案,并进行了推广实施。但这次IPD变革效果并不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它基本上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尽管交的是不合格的作业,但它仍然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接下来从1999年初开始,通过比较分析,华为正式决定高价聘请IBM的洋顾问来帮忙解决问题。项目启动之前,IBM第一期报价4 800万美元(当时约合5.6亿人民币),相当于华为公司一年的利润!华为的财务总裁想砍价,任正非说:“你负责砍价,能否负责承担项目风险?”由于IBM是一口价,任正非只问一句话:“你们有信心把项目做好吗?”IBM的代表沉思片刻,说能。于是,任正非拍板定了项目。加上实施与IT等费用,整个IPD变革共计花了20亿人民币。

这20亿元请来的是一批美国本土货真价实的洋顾问。华为1998年8月启动调研,1999年4月启动IPD体系建设,2001年7月导入试点项目运行,IBM顾问的密集服务期持续了27个月。华为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方针,持续对业务体系进行变革和优化,一直到2016年推出“日落法”,开始进入固化阶段。

毫无疑问,华为是业绩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华为公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华为2019年全年营收8 588亿人民币,在1999年到2019年的20年时间内营收增长了112倍,2019年的研发投入达1 317亿人民币,近10年累计投入超过6 000亿人民币,基于IPD的研发体系的高效产出是华为实现超常规发展速度的重要原因。

对于华为公司IPD变革的体会,任正非说道:“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游手好闲。”因为IPD变革进行了授权,激发了各个业务单位和产品开发团队的内在活力。华为公司导入这套IPD管理体系以后,很多事情是自运行的,领导者更多是看方向,从价值观上统一大家、激发大家。

对比案例:某企业的LTC变革

A公司某行业国内销售额一直排名前列,为筹备上市,公司需要在销售额上有所突破,并需要先进的管理体系来支撑上市后的公司运作。在此背景下,该公司开始考虑效仿华为,建设LTC的销售流程管理体系。

项目启动之初,公司高层特别关注营销模块,希望通过营销模块的流程变革,有效促进销售额的增长,并规范营销模块的业务流程。基于此目的,高层非常重视营销模块的流程变革,请了中国一家知名的咨询公司来开展这个项目。特别要说明的是,在请咨询公司前,该公司还没有成立任何与LTC流程管理相关的组织,也就是说LTC变革完全基于既有的业务组织形式。

经过咨询公司的辅导,对标华为的LTC流程及组织后,A公司调整了业务架构,同步做了一些制度保障,比如销售预算、销售绩效激励、客户分级分类等,另外成立了市场管理部,对营销内部进行资源统筹协调,然后根据业务架构展开流程规划,后面共完成了28个流程,基本覆盖了营销模块的所有业务。最后,A公司在流程建设的基础上导入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经过将近6个月的LTC流程变革,加上CRM系统导入,营销模块的业务变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公司当年销售额增长了30%,在当年下半年,公司顺利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不过,随着公司完成上市任务,LTC仅仅起了一个头,后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之前由于董事长亲自来抓这项工作,很多部门协调关系,可以保持业务顺畅,但董事长抽身之后,一切回到原来的状态,部分销售主管不按规则要求执行业务,LTC新设的市场管理部控制能力弱,部门之间协调效率低,LTC的效用难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LTC变革的声音越来越弱,并没有起到打通流程、高效决策的效果。

案例分析

很多人将变革的成败归因于领导者,认为领导者是否重视是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没错的,变革是要触动部分人的利益的,所以如果没有高层的支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但是,即便领导重视也要看采用什么方式,亲自上阵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思想上的问题,重要的是感化和教育。任正非的成功在于他善于教导,他没有直接逼迫员工一定要学IPD,而是先请IBM通过规划项目开导华为的员工,让他们自发地愿意去尝试。自己愿意学与被逼着学完全是两种效果。从根本上说,任正非立足于“道”的层面,确定学习IBM的大方向,至于“法”“术”“器”的层面,应该是管理层和员工承接的。而很多企业将IPD、LTC视为“法”或者“术”,没有在思想上解决“道”的问题,结果上上下下的思想就不能统一,在行动上就不能做到力往一处使。

任正非从“道”的层面思考华为的发展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在智力投资上不惜重金。很多企业的投资重点在于生产设备,为此不惜重金,但任正非悟到,企业的竞争力在于人的创新力,坚持这个“道”,他就知道最值得企业投入的不是看得见的设备,而是无形的知识。企业管理背后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超越了具体的经营行为,它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和一种哲学。喜欢华为经济学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华为经济学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