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这时候可不好说话,这《明月几时有》就是前几日,自己抄袭东坡先生的大作,如今却流到蔡邕的手中,被蔡邕当成绝世佳作,这事情也太具有戏剧性了。
“我想起来了,这就是那天弟弟所做的那首。”二世祖刘辩一点没有顾忌蔡邕那渐入佳境的表情,大声嚷道。
刘辩的声音,自然影响蔡邕的思绪,蔡邕刚刚找到一点感觉,就被人打断,心中难免有些怒火,不过一听刘辩说这词是刘协所做,顿时就怒了。
“住口,此等佳作,岂是拿来儿戏的。”蔡邕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眼睛瞪得老圆。
蔡邕这种书呆子,你对他不恭敬,他能忍受,你要是对文学不恭敬,就好比刨了蔡家祖坟一样,蔡邕不与你决斗已经不错了。
“真的,这首词就是那天弟弟所做。”刘辩大声抗争。
刘辩这种二世祖,与袁谭,袁耀等人合称洛阳五少,岂是惧怕蔡邕这种老夫子的人,当下就吼出来了。
“好,好,小小稚子,胆敢妄言,你,把这首词背一篇。”蔡邕指着刘协,气呼呼的喝道。
这!?这明明就是无妄之灾啊,又不是我说这首词是我做的,这首词是人家东坡先生的作品,我只是拿来应付一下皇后,怎么就成了我做的。
只是,这东坡先生是谁?蔡邕知道吗?不知道啊。
刘协这时候可是满脸黑线,如果不是要应对蔡邕,刘协真想给刘辩两个大嘴巴子。
“怎么?说不出来了?”蔡邕火气消了一些,只不过语言还是很尖锐。
“弟弟,快说啊。”刘辩对着刘协催促道。
“这······”唉,蔡邕和刘辩,总是要得罪一个,为了自己的脚踏车事业,只好委屈你了,蔡老师同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刘协缓缓的念出,一边看着蔡邕的表情,生怕蔡邕突然来个脑溢血之类的。
蔡邕瞪大眼睛,完全不敢相信,这小子这么流畅的把这首词念出来,其中几个生僻字也说出了读音,难道这首词真的是这小子所做?这些日子,听说这小子在家里搞什么歌舞创作,要求每一个歌姬舞姬都要创作一件作品,难道这小子在音乐上面真有天赋?
“不,这不能说明是你做的,你能够唱出来,这才能说明这是你做的。”蔡邕突然觉得,自己聪明绝顶,光能念出来,这不能说明,这首词就是刘协所做。要是这小子早先就读过这首词,岂不是能念。
要是能够唱出来,那就不同了,毕竟谱曲只有自己和小女蔡琰,这小子肯定不知道。
唱?这是什么节奏?只不过老子也不怕,别的诗词还可能难倒刘协,这《明月几时有》还真难不到刘协。
刘协清清嗓子,按照前世某位大家的唱法,把这首《明月几时有》哼了一遍。
这?蔡邕面色大变,虽然刘协唱出的音调与自己谱的曲差别不小,但是听起来,刘协这样唱要好听得多,而且,那一丝丝思念之情,既不张扬,也不隐晦,表现的恰到好处。
天才?真是天才,能教授这样的天才,真是我蔡邕之福。
“咳咳,二皇子,你再唱一遍,老夫用琴音跟着。”蔡邕的脸上,完全就是对音乐的执着,这是刘协前一世,在全部精力研究武器的时候才有的表情,这种体验,刘协太有感觉了。
“明月几时有······”刘协再次清唱,而蔡邕开始弹琴,刚开始的时候,蔡邕能够跟上一两个琴音,随着刘协歌唱进行,蔡邕慢慢的能够全部跟上。
到了第二遍,蔡邕就能从头弹到尾。虽然有个别音有些差别,但是大致也差不多。
“来,再来一遍。”蔡邕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不能自拔。
“老师,学生认为,琴音虽然能够表现作品,但肯定没有多种乐器组合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精要,如果能够融合多种乐器,在加上舞蹈,肯定更为美妙。”刘协说道。
“嗯?对啊,有创意,有创意,来,来,来。这里,老夫一直认为,用琴音很难表达,要是改为悠扬的竹管,效果肯定不错。还有这里,来,二皇子,你在哼一下······”
蔡邕刘协不断的对比,同时提出问题。蔡邕在琴音上尝试,刘协有时哼几句,二人一同探讨,整过一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