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村是全安西县最富裕的村子,因为起步早,大家的日都很不错。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两层小楼住着,不但种果树,还种菜,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新鲜瓜果,王家村人种的最多。
安西镇的人都跟着效仿,已经形成了一个蔬菜水果基地。
周边县市都知道,批发市场的车经常停在村口等着拉货。
朱大红也知道王家良要回来,心里开心的很,给儿子王坤旭打了电话,说大嫂和大丫她们也会回来,妯娌俩那是一通忙活。
把家里的房子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被子什么的也都重新晒过,希望他们回来能住的舒适。
已经成了中学校长的王伟堂和钱秀英得知这个消息也很开心,大嫂一家一走就这么多年,这次回来可得好好招待。
王家良要回来的消息早就被全村人传开了,许多没啥事的老人都在村口边晒着太阳边等他。
如今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了,当年跟他一起出工的老伙计基本上都老的不能动了,大冬天的也没什么可干的,每天都是晒太阳闲聊天。
“家良走了这么些年才想着回来看看,也不知道那京都有啥好待的,他该早点回来。”
“大丫那孩子对他好,哪里舍得回来?好像还让他出国去玩了一趟呢,咱们村,他算是见识了大世面的人。”
“俗话说,人是三节的草,不知道哪一节过的好。年轻的时候家良过的是什么日子?比咱们在座的都差。动不动就叫他婆娘给打的直不起腰来。谁能想到他老了老了,却过上了咱们个个都羡慕的好日子?”
“那还不是大丫那孩子能耐,瞧她给咱们村签订的购销合同,价格比批发市场总要高出些。我去县城看过了,她开的那超市,只要有钱,里头啥都有,齐全的很。也不知道那孩子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就那么聪明呢?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起,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
虽然超市挂的是王家良的名字,可王家村的人都知道,那肯定是大丫的。没有大丫的脑子,谁有那能耐支起那么大一摊子。
“是,我也去了,超市大的很,还常常做特价,上次我去赶上咱们村的‘上海青’白菜做特价,超市一分钱没挣,完全是按照进价稍微加了点运费给出的货。大丫这孩子就是仁义,时不时地就给城里一些收入差一点的人提供廉价的青菜,听说有时候还能有肉啥的做特价。”
闲聊的正热闹,王坤江开着车回来了,到了村口停下,打开车门,把程老爷子和爷爷王家良给扶了下来。
一群晒太阳的老人围上前去,瞧着满面红光,穿着灰色中山装,外头罩着黑色呢子风衣,戴着顶鸭舌帽,脚蹬保暖皮鞋的王家良,个个都愣住了。
再看看一旁跟他穿的一模一样的程老爷子,还有那位警惕地看着四周的小战士,大家都不敢随便开口说话。
见他们这样,王家良笑着跟程老爷子介绍:“这些都是我以前一起出工的老兄弟,好几年不见,都生份了。”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来,递到了大家面前:“还有谁抽烟的?要不要来一支?”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位老人伸手抽出一根来:“家良!你怎么越活越年轻了?你看看我们,年纪比你大不了几岁,那站一起根本不是一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