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郭臻的规划,接下来一段时间,他早上和晚上用来看书备考,白天则到南京城里‘卖字’。
在大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劳心者为贵,诸如摆摊卖字之类的营生,被视为读书人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策,不算有辱斯文。
郭臻要在一个月内筹集一百两银子,在没有本钱做生意的情况下,上街卖字算是不错的选择。
穿越者郭臻从小练习书法,在喜好书法的爷爷还有父亲影响下,能写一手好字,不论是行书还是楷书,都有不错的造诣。
郭臻用现代速记法默记《孟子》一个时辰,然后一边誊写记忆概要,一边练字。
简体字和繁体字有着较大的差别,穿越者郭臻以往习惯写简体字,现在要入乡随俗写繁体字,必要的练习还是不可少的。
这一练习便是半个时辰,夜过三更,郭臻困得不行,也就不再强撑着,躺在稻草上开始休息。
第二天雄鸡打鸣的时候,郭臻翻身而起,先是复习了一遍昨晚记忆的《孟子》,然后开始朗诵之后的内容。
穿越后,郭臻的记忆变好许多,虽然没有过目不忘那么夸张,但一篇文章只要读上两三遍就能记住。
朝阳升起的时候,家丁小伍敲响了柴房的房门,给郭臻带来了三个馒头,显然,魏国公府的掌权者不想和郭臻一起吃早餐。
郭臻本就讨厌古代的诸多规矩,不和魏国公府的掌权者一起吃早餐,反而更自在一些。
不过,被人瞧不起的感觉还真是不好受,郭臻暗暗告诉自己,接下来要努力再努力。
吃完三个冷硬的馒头,郭臻又读了一会书,然后带上笔墨纸砚离开魏国公府,前往热闹的秦淮河畔。
这时候的大明尽管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但江南地区还是处处声色犬马,安逸逍遥,而南京的秦淮河畔则是这幅醉生梦死画卷的核心。
郭臻沿着秦淮河畔徐徐前行,只见街道两边鳞次栉比地排布着茶楼、酒馆、当铺、作坊、公廨以及商贩小摊,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潮汹涌,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豪门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沿街讨钱的乞丐,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这种与现代都市似是而非的繁华、热闹场景,看得郭臻目不暇接,有种如在梦中之感。
郭臻一边欣赏大明的繁华街景,一边寻找摆摊卖字的合适场地,寻了约莫一刻钟后,郭臻在一处石桥边停了下来。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一是因为这里人流量大,时不时有人在附近停留驻足,二是因为这里没有卖字的同行,三是因为这里可以买到简易的桌凳。
郭臻利索地摆好摊子,然后拿出纸笔开始写简易招牌,郭臻穿越前练字时仿的是近代著名书法家吴昌硕的楷书,有颜筋柳骨的味道,又有钟繇书法的古朴。
过往行人,不论识字与否,都能看出郭臻写的字要比那些混口饭吃的写字先生漂亮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