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越发觉得,大闽子民尤为可爱。
除了他的王朝,还有哪一个国家的子民像他们大闽人这样可爱?
在王朝有难的时候,无数有志之士听到呼唤全部都站了出来。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正如魏阶所说,拥有这样可爱的子民,是大闽之幸。
大闽人在这次灾难中展现出来的团结还有凝聚力,是空前的。即便折柳先生的《梦山河》有造次之处,但他却唤起了众多臣民的爱国热情。只要圣人能把握住这股大浪,赶超太祖亦不远矣!
承安帝听着这些更受鼓舞。
许多事情他都亲自督办、亲自查阅。怕的就是出现蠹虫,趁这个机会大发横财,还寒了百姓的心。
当然,这也是杜探花奏折中所列举出来的。
那折柳先生已经揽尽了天下民心,作为一国之君的承安帝,这个时候可不能自甘示弱。
目前已经慢了一步,但却有办法可以将折柳先生的功劳转化为承安帝的政绩。
说得再简单点,就是抢功。
当然杜晚枫不可能在奏折中这样说。
他言道:“折柳先生是民,所思所为皆是为了大闽和圣人。他已经开了个好头,但真要成事还全靠圣人鼎力支持。”
之后杜晚枫列出了一系列圣人当为可为之事,每一点都让承安帝觉着很有用。
他也都照做了。
一时间,朝内朝外分外和谐。
这时候,张慎来又建议承安帝封折柳先生为国师。
这样一个人,不收入朝廷,也确实让人不放心。
只是,他们连折柳先生是谁都还没搞清楚呢。
说来也奇怪,每次折柳先生的戏曲流传速度特别快,却没多少人真正见过他。
“圣人,老臣已经派人了解过了。折柳先生从不自己出面,但每次有新戏出来,都会差人送到各大戏班,并且附上了他独特的信物。这些戏班都以收到折柳先生的戏为荣,他的戏一到,就会让戏班唱腔最好的人来排演。据说折柳先生也会亲自到一些戏班去看演出,如果觉得好,还有可能会留下一片玉质的柳叶。”
“因为这样,各大戏班更是在较着劲,都希望能得到折柳先生的肯定。”
“只是,哪怕他们对折柳先生也敬仰得很,一直盼着能见一面,却也不敢过多打听。因为他们都尊重‘老先生’的意思,知道他不是沽名钓誉之人,不欲为人知也是想寻一方清净。”
承安帝心想,折柳不愿露面,于他们还是一件好事。
这样一个人,若真的现世了,只怕一举一动都举足轻重啊。
“那这样,还要封他为国师吗?”承安帝问。
“要!人家愿不愿意出来受封是一回事,但朝廷封他为国师,显示了圣人对名士大家的看重,也让更多人感念朝廷恩德。”
换句话说,此举不只是在嘉奖折柳先生,而是朝廷在借助折柳进一步笼络民心。
“如此,便听首辅大人的。”
折柳先生被大闽皇帝册封为国师,圣旨中还体贴言道:先生不喜亮相于人前,朕也不愿拂先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