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齐故意另辟蹊径,让刘协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先贤之言,是想让刘协明白,世间万物,都具有两面性,都符合辩证法。
距离刘宏病故,天下大乱,仅余两三年的时间。田齐没有时间教刘协系统的学习这些传统知识,他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刘协看清事物的本质,学会隐忍,学会辩证的看待苦难和挫折。
田齐还没有想清楚如何应对两三年后那场灾难,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要冒天下之大不讳,力挽狂澜,安定汉室天下。如果一切如历史的轨迹发展,刘协将面临数十年软禁。学会辩证法,也许能让刘协内心的痛苦减轻一些。
田齐在后世大学毕业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送给他们每人两本书,一本《道德经》,一本《论语》。他曾经告诉田齐这批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一定要明白不争是争,一定要记得中庸之道。仕途上的竞争,归结到最后,就是生命之争。谁活得更久,谁才算最终的胜利者。
田齐等年轻人不明白班主任的苦心,对他的话嗤之以鼻,笑他“老土”。班主任老师没有反驳,却语重心长的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名闻天下的“少帅”张学良。一个是默默无闻的一名老红军战士。
张少帅被软禁一生,熬过了蒋家父子,熬过了同一时代所有的政治人物,最终得复自由。那名老红军在解放之后选择了隐姓埋名,下乡务农。几十年后,记者千方百计找到了他,请老人参加国庆大典。他和仅存在世的数十名老红军站上阅兵式礼宾台,举目四望,当年那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将军、元帅,都已不在世上了。
班主任讲完这两个故事,转身而去。田齐等数十名年轻人干事创业的豪情壮志一扫而空,鸦雀无声。他们默默背起行囊,离开了校园。十余年后,他们这批毕业生是历界学生中发展较慢的一批,但却是最快乐、最健康的一批。其他届的毕业生风光无限,甚至有人已成为省市一把手,但都有病故或者犯了错误,锒铛入狱的同学,而他们这一批却没有。
刘协终于得到田齐几句指点,但内心依然迷惑不解。年纪还小的他还无法理解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但刘协确实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和智商远超同辈。
刘协呆坐在书房,仔细回忆兵家、儒家、法家典籍,再与《道德经》进行对比,很快找到了各家观念上根本的不同。他第一次找到了一个需要田齐来帮助解答的问题:人之初,是善是恶。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道家讲天生万物如刍狗;法家讲人性本恶。
刘协面露笑容,喃喃自语:“观一家之言,果然精妙;采百家之言,却是矛盾迭出。”
刘协兴奋的起身,却见天色已暗,他面前的榻案上摆着两个餐盘。刘协一愣,苦笑摇头,他竟然在书房枯坐了整整一天。他端起餐盘,胡乱填饱了肚子,走向田齐后院,准备告辞回宫。
守在后院的陈到将刘协拦下,对他说道:“将军已传信给董太后,说要请协皇子留居府中一日。太后已答应了。”
刘协兴奋的说道:“太好了。我今天读书入迷,误了时辰,没有赴校尉之约,去校场练武,请校尉宽容,给刘协一个机会,此时补上。”
陈到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刘协说道:“这十余天来,你已勉强能静立一个时辰了。可以学习下一个动作了。”
刘协大喜,询问陈到何时开始训练。
陈到将刘协拉到一旁,弓步下蹲,双手前伸,不断向刘协讲解各个动作的要领和诀窍。
刘协依样画葫芦,摆好与陈到相同的姿势蹲下。陈到起身,帮刘协纠正错误。只短短数十息时间,刘协感觉破烂不堪,双腿痛疼,全凭一口气硬挺,直憋的面色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