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女明星憋足了劲各显神通,想办法博得关注度,但在热度上,却始终稳稳地被去上学了的顾夜歌给压着,完全不给别人活路。
好不容易,《ELLE》采访引起的热度散了点,哦,她发歌了。
每天十八个小时工作,想办法提高曝光度的一众新人唯有望而生羡,顾夜歌是去上学神隐了,但大众可一点她神隐了的实感都没有,只觉得只要拿起手机,打开什么APP,都能看到她,不管关不关注,都能看见和她有关的各种讨论。
没办法,热度太高了,影响力从不同的角度辐射到各个圈子。你爱也好,烦也好,她就在那里,坐拥无边热度。
经纪人们在背后咬牙切齿,真不知道尘楚是撞了什么大运,签到了这么一尊大神。
顾夜歌这段时间的确在翻一些剧本,《红夜》的票房已经飙升到二十亿,谁都没有想到,一部小成本文艺片,在一片恶评中,能够拿下今年暑期档的冠军。
此时她能拿到的剧本,已经是她这个年龄里,最好的一批。
甚至于,只要她愿意演,一些年龄并不十分合适、她大概率也驾驭不住的角色,投资方都心甘情愿捧着她来演。
资本逐利。
全网黑时期骂顾夜歌的一部分人,其实就是不满意这种现象,但他们又没有能力改变——他们至今仍鄙视为作品付费的人,认为他们对着空气打钱,脑残愚蠢,不如看盗版看出情怀的自己,但当市场为那些付费的“脑残”服务改变,他们喜欢的创作者饿死于寒风中,他们鄙视,“脑残”们喜欢的创作者身居高位坐拥顶级资源,他们又愤怒至极,这愤怒,便转换成了打着正义幌子的、对顾夜歌等人的破口大骂。
任那谣言多荒诞,RING的澄清做得多用心,和他们解释,都只是在做无用功。
热度往往助长畸形,一些项目,甚至连剧本都递不到她手里,却敢让职粉在平台上放料,“拟邀”顾夜歌。原因很简单,她现在热度最大,只要带上她的名字,就可以炒起一波热度。原著党会去讨论她适不适合那个角色,这里必然会有争吵甚至撕逼;吃瓜网友会去主动了解这个项目的班底,讨论其前景,进而讨论娱乐圈格局、顾夜歌咖位、顾夜歌的选择好不好,这里又必然会有争吵;粉丝有的会当自来水宣传,有的不满意这个资源会开骂,大概率会和原著党吵起来,这里又是一波热度……
最后官宣真正饰演角色的人,又可以靠通稿洗脑成“剧方为什么不选择顾夜歌选择她?顾夜歌是比不上她吗?顾夜歌是被截了资源吗?顾夜歌是品行不好所以被剧方抛弃吗?……”扣头你被退货。
又或者换个方向,“顾夜歌为什么不演XXX了?是因为看不起XX吗?是因为她不看好这个项目吗?是因为她片酬太高了吗……”总之无论如何都有话可嘲。
RING若是生气了,去骂剧组和女演员,那更有空间可运作,“顾夜歌粉丝因合作失败骂剧组”“顾夜歌粉丝怎么这样?不就是剧组没选你家姐姐嘛……”,无形中让人觉得这个项目与顾夜歌的咖位相等,该演员与顾夜歌地位人气差不多,捆绑提咖。
流量粉丝无比高冷的非官宣不约,都是被一个个毒饼给逼出来的。
顾夜歌其实并没有定下自己的下一部作品,但在圈内,哪个项目得到她这个级别的人物的青睐,总是忍不住透露些口风出去——倒不是他们口风不够严,而是顾夜歌有意加入的消息传出去,请其他人,便可能轻松许多,许多原本未必有意这部戏的工作人员,都可能因为“可以和顾夜歌合作”而加入,拉赞助拉投资,更是分分钟的事情。
《白夜行》的夏青然,就是这么被嗑下来的。
顾夜歌和校方有沟通,她是在校外单独租了公寓住,只在集训的时候和同学们有接触。军训时,常有其他系的过来偷看她,偷拍的手机也从来不少。但军训服严实,帽子一挡大半张脸都看不到,她又是个温和疏离的性子,行事全然让人找不到错处来,最初的新奇感过了,也就没有多少人会专门来找她了。
倒是常有代拍站姐翻越校墙想法设法地进来拍照,想着军训整天暴晒,说不定能拍到几张丑照,在网络上搅弄风云,但十七岁少女一张素颜明丽端艳,灵气逼人,任你怎么拍,她就是不崩。
这一个月对于顾夜歌而言很安静,但它确然发生了很多事。
比如《红夜》最终票房,达到了惊人的24亿。
比如顾则唯发布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在海内外屠榜,成绩骇人,争议纷然,网络上一片腥风血雨,连续剧般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比如李枸连着掉了两个代言,剧组临时换人,易恒另换花旦捧,她又一次沦为弃子。
比如宋逸拿下了国外高奢的华夏区支线大使,受邀看秀拍广告,一时间风头无两。
比如孙秋禾又拿下一座国际A类影后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