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月明中天D(1 / 2)

———————善良之至,人心柔软而已,但现实之中,为什么柔软之触往往多只心颤心动却难付诸实实之行,更难恒之时时事事

二八六.有信无解,增加无明

爱恨善恶,

泛泛而论,爱与善紧紧有连,恨与恶息息相关。但稍加计较,之中分界或许就有些模糊甚至还可能根本颠倒了吧……

善良之至,人心柔软而已。其中无涉一切所谓崇高伟大,因为人心善良,人性本然。

但现实之中,人柔软之触往往多只心颤心动,却难付诸实实之行,更难恒之时时事事的吧......

而爱就不同了。

感天动地的私爱,虽有情天然本能;

千难万难的大爱小爱,虽是充满了特定功利;

但人却用心为之,社会更处处褒奖,倡之竭力。

于是,在爱的名义下,人间不时便上演了多少回首难堪的罪恶和残忍,可人却于中不思悔改,常常还有些乐此不疲的吧……

老庄无奈人之此爱、世之此爱,唯梦回远古素朴,以慰深心忧虑。而西来出世之佛,于此却有独到反省、殊胜用心吧……

人,

有所爱才有所不爱;

世,

有所不爱才有所爱。

这在佛法众生平等更万法缘起博大襟怀里,当然会认定此于人心善良及世之平和濡养少有助益还多存遗患了。

因此,佛法从一开始就将爱纳入了凡尘恶浊滋生、善良沉沦一种因缘,而将内里无条件柔软谓之佛性本然。之中虽言自性是佛,但于之成就,不仅着落唯由修行,且以无缘慈悲于之勘验。所以,佛法宗旨仅仅奉行众善就不够了,于是特别强调只有“自净其意”,才有才是断绝一切假道私己根本。

故尔,

所谓菩萨者,乃“自净其意”普行众善利益众生者也;

而十地菩萨,更人于中修行圆满之谓也。

如此为善绵密佛法,为何还是难以避免惟危人心恶用世间呢?

那“杀一人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之说之为,何来于人于世小爱大爱,更何存善良、何关慈悲、何有意净?唯人私己更虚妄贪欲丧心病狂而已,此又何谓佛法、何干佛法?

不错,《涅槃经》中,确有大乘为护正法,为调伏利益众生,那诸戒皆不为戒,直至杀生之谓。可经中更言“有信无解,增加无明”,且“大乘因者,诸法实相”!

人大爱无疆,志在众生而成就人间佛国净土者,唯因实相无相彻悟一切无得无住寂灭涅槃。此度己度人般若之舟,不但无佛可求,更无佛可成,一切唯无缘大慈大悲以成就己之柔软本心本性更世之美好完满而已,其又何来何以杀人之谓……

回首释教,

不言西来佛法浩若烟海;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