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决策(1 / 2)

“向百姓商户借钱,这成何体统?”

“只怕百姓不会轻易相信朝廷,不敢借。”

“实在不行可以开捐饷,或者开铸新钱。”

众人对洪承畴的建议都不太看好,一些人觉得堂堂朝廷向百姓借钱会给朝廷丢面子,一些人会觉得百姓不肯借。

他们的担心都并不无道理,这个时代朝廷的公信力比较差,百姓借了钱给朝廷,也要时刻担心朝廷会不会还。

即便是朝廷不还,他们拿朝廷也没辙。

还有人则是想要实行捐饷这方法,这其实就是变相的收税。而铸新钱其实就等于是印货币,所铸的新钱当然不是按照正常的方式铸,而且用少量的铜,参杂着些其他不值钱的金属来铸新钱。

这样就可以用更少的铜铸更多的钱,一文钱可以铸成两文,三文甚至是更多,很多朝代都干过这种事。

古代朝廷要想弄钱,基本上就是收税,铸钱等几种方式。

在吴长庆看来,这都是些糟糕的手段,加税会增加百姓负担,百姓的消费能力下降了,更加无法带动经济。而铸钱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导致新钱不值钱。

数量不大或许还有点点促进经济的作用,但是数量一大导致货币贬值,对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

这个可以参考后世的津巴布韦,一百万亿一张的钞票满天飞,然而还买不到一个面包。而在明朝也可以参考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发行的一种纸币,因为成本低,来钱快。一群不懂经济规律的官员见到短期好处就拼命的印,导致宝钞泛滥,最后贬值到一文不值,百姓不认,市场不认。

最后还导致了一个最奇葩的现象,百姓给朝廷干活,朝廷用宝钞支付工资。百姓拿到宝钞在市面上买不到东西,用来交税,朝廷自己也不收。

普通人遇到这种事,恐怕心里真的会有一万匹羊驼奔腾而过。

吴长庆不是经济学专家,但他也知道一个基本原则,货币的数量应该与社会财富的总量挂钩。

货币的数量少了,通货紧缩的问题还不大。

但如果货币数量太多,导致了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因为落后的统计手段,所以吴长庆也不知道目前是处于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所以他也不敢乱铸新钱。

就算是要铸钱,铜钱的含铜量也必须足量,银锭的含银量必须足,这才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不用争了,就用向百姓借钱这个法子,我将其命名为国债,既国家向百姓欠的债务。前期尽量把借钱的对象瞄准商户和官员,以及外地的有钱人。可以给高一点的利息,一年五成的利息,以此来吸引别人借钱。”

吴长庆打断了他们的争论,他没那么多时间让他们去争出个对错。

而且,吴长庆也不觉得他们这样争论下去就能够争出对错,还不如直接把正确的道路告诉他们,然后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学习和领悟国债的好处。

一年五成的利息,这个利息放到后世恐怕会笑死那些投资者。

在后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公司的年利润都没有百分之五十,甚至连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企业都是少之又少。

一般来说,年利润能有百分之十五的企业,都算是优质企业了。

百分之五十的利息,放到后世恐怕也没有人会相信,会觉得这个是骗子。

不过,在这个时代,五成的利息也算很高,但高的并不离谱。一些私人放贷的高利贷,利息比这个还高。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