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前方的灾情在不断的通过电报抵达南京,然后登上报纸,让大华的百姓都知道荆州发生的事情。
与此同时,吴长庆还安排了些有威望的民间人士在南京摇旗呐喊,组织抗灾捐款。
事实上,朝廷有钱,没有民间的捐款也能解决这次危机。
但吴长庆还是坚持这么做了,要组织民间捐款。
他为的是培养民族的凝聚力。
一起共患难后,双方对彼此间的感情就不一样了。
得到了江南百姓的捐助,荆州百姓会对江南的百姓感恩戴德。而江南百姓救助了那么多生命,也会有种成就感。
然后,双方都会更加认同对方,把对方当作自己人,更加认同大华朝廷。
以后再遇到需要团结的事情,大家也更容易团结起来。
如果现在都是各扫门前千雪,以后遇到需要所有人团结的时候,也会缺乏凝聚力。
自顾各扫门前雪的民族,是强大不起来的。
虽说现在大华的外部敌人都比较弱,很难遇到有需要所有人团结的时刻,但是,有凝聚力总归是比没有的好。
这种精神,是可以永远流传下去的。
如何发动百姓捐款,这个也是有很多技巧的。
报纸和广播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报纸上不断刊登灾区的情况,再报道些凄惨故事,比如灾区百姓的损失,以此来博取江南地区百姓的同情心。
同时,再报道些感人事迹。比如某个男人为了救妻儿,把最后一个木盆给了妻儿,自己被淹死。
再比如官兵为了救助百姓,不顾危险,付出了性命。
这些感人故事,能够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敬佩,还能唤起一些人的心底的羞耻心。
自己没办法去像那些英雄一样救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捐点钱总该可以吧。
很多人,都会这样想。
而广播也在不断报道着灾区的情况,和文字相比,声音有不一样的效果。
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述说这些故事,给人的感觉又是完全不同的。
声音,很容易调动起一个人的情绪。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来的文章和故事都是极富感染力。
当然,广播的出现都才没多久,大华也没多少个人懂的其中的奥妙,目前一切都还在摸索当中。
在报纸和广播的大力宣传之下,效果非常明显。
街上负责接受捐款的地方,排起了长龙。
虽然大部分人捐的都不多,但这不要紧,反正朝廷也不是稀罕他们这点钱,只是稀罕他们的这份心意。
只要捐了,心意到了,也就足够。
普通百姓都捐了,那些有钱人就不好意思不捐了。
有些聪明的富人,更是非常积极主动的进行捐款。
当然,他们捐款都有目的。他们往往捐的非常多,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然后吸引眼球,借此出名或者打广告。
求名的人,在捐了一大笔钱之后,风评会好很多。
虽然只是一种虚荣,但是很多人都好这一口。
还有的人是为了打广告,捐上一大笔钱,塑造一个爱国爱民的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