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民方面,这段时间大量的印度移民抵达南非,埃及,以及非洲东海岸一带。
大华正在加快对非洲的渗透影响,为以后收复非洲做准备。
而大量的中原移民,则是抵达了恒河平原,大大的提升了华夏族在当地的人口比例。
总体比例达到了一比十,在局部地区还能更高。
这个比例,已经可以完成对恒河平原的实际掌控。
靠移民来完成有效统治这一招,其实华夏民族是最擅长,也玩的最多。
正是靠着大量的移民,岭南以南那些地方,才能够坚定不移的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因为那里生活的人基本上都是汉人,对华夏有着天然的认同感。
如今也是一样,那些海外被大华征服的地方,无一例外都对大华有着极高的认同。
因为那些地方占据主导地位的人,都已经变成了汉人。
加上文化入侵,那些土著也开始学习,接受,认同中原文化。认同了这种文化,自然也就会认同大华的统治。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被大华统治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大华现在是最强大的国家。
做大华人,至少不用像英格兰人一样缴纳人头税来赔款。被压迫剥削的程度,也远远低于欧洲等地。
而且大华先进的农业技术,工业技术,都让当地的土著过的比以前更好。
大华的全球策略是移民而不是殖民,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殖民是单纯的吸血,而不造血。
而大华的移民是带去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指导当地人提高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虽然当地人要向大华交很多税,但是他们交完税后就会发现,留给自己的,竟然比以前自己的收获要多。
他们的后代会不会因为要交税而不满这个暂时没人知道,但是就目前这一代的土著,对大华的统治还是很喜欢的。
在休达的时候,吴长庆还签署了一条政令,允许印度地区的人改姓名,改成汉姓。
这是推广汉语汉字的一个重要举措,要改汉姓汉名,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学习汉语。
学了汉语,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学习中原文化。
在以前,印度地区的人是不允许轻易改姓的,毕竟姓是区别种姓最重要的依据。
至于靠肤色来区分,觉得肤色越白种姓就越高的方式太过于粗略,并不准确。又或者说,只适用于恒河平原地带的北方邦。
而在南方地区,受外来入侵影响较小,很多肤色不白的人也是属于高种姓。
而且,一些肤色不白的低种姓人,在因为努力或者奇遇暴富之后,也可以提升种姓。
加上南北交流增多之后,人员来往频繁,想要确认一个人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只能从名字来判断,而不是肤色。
对于改姓名,那些高种姓的人肯定不乐意,他们的姓氏是他们优越感的来源,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但是没关系,大华的目标也不是他们,而是那些低种姓的人。
那些人,才是多数。
获得了这些人的支持,大华在印度的统治就足够牢固。而那些高种姓人,恰恰是大华需要暗中打压的存在。
他们不改名字,反倒是方便大华精准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