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迷信,搞卫生,数新风,一项文明建设在中原地区试点进行,搞得如火如荼。
大量庙宇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图书馆。
为了照顾文盲,还有专门的说书人,扫盲夜校。
说书人把各种科普小知识,编进了趣味故事里。
同时,还编写了大量揭穿迷信把戏的故事,告诉百姓,那些骗子骗人的百姓,道理。
又或者,干脆最简单粗暴的把这种树立成坏人的形象。
只要这些故事传播的足够广,很容易就给人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这种人就是坏人,不需要任何理由。
这一套,后世各国都玩的很溜。
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犹太商人的各种丑恶嘴脸。
以至于,后来犹太人都会被打上这种标签。
又比如某本小说里,把一个亚洲官员描绘成眯眯眼。
当这种书籍广为流传之后,那些从没有去过亚洲的人,就很自然而然的认为这就是亚洲人的样子。
大华现在就把这种不事生产,专门靠一张嘴皮子行走天下的人塑造成一个非常让人讨厌的人物形象。
只要持之以恒,用不了多久,百姓看到这种人,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对方是坏人,不可信。
真到了那个时候,这种风水师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除了这方面的软招,大华有些地方还直接来硬的。
一些靠封建迷信赚钱的人被官府直接带走进行思想教育,能够认识到错误并且愿意改正的就放出来。
那些中毒已深,连他们自己都信那些毫无依据的东西的人,只能发配到矿场接受改造。
在那里,最虔诚的信徒,也会被残酷的现实锤醒。
这些行动,在中原的城市地区进行的都很顺利。
毕竟中原城市地区的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宗教信仰。
而且,文化程度又高,对科技的接受程度高。
但是在推广到农村的时候,麻烦就来了。
跟那些百姓讲道理,其实没多大用,他们听不懂。
多年来养成的世界观,也不太容易轻易改变。
面对这种情况,各地的行政官员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有的设立各种罚款项目,违法了文明建设条款的就直接罚款。
只要动了百姓的钱袋子,他们不改也得改。
只要坚持下去,持续几年时间,那些不良传统就可以被忘的七七八八。
只不过,这种做法容易让百姓心里很不爽,有的地方甚至因此发生冲突矛盾。
好在这种事情并不多,所以政策依旧在执行。
只不过,想要彻底完成这种改变,恐怕还需要漫长的岁月。
这些都还算是好的情况,最难搞的当属海外地区。
海外地区的宗教氛围实在是太浓郁了,特别是南亚地区。
想要他们彻底相信科学,不迷信,比直接杀了他们还难。
对此,陈文聊的建议是不管。
任有这些地方继续保持落后,还能维持中原地区的绝对统治地位。
这些地方的人,只需要干些低端的苦力活就行了。
高科技产业,可以留在中原。
对此,吴长庆采纳了这一建议。
虽然这样做无法发挥出大华最大的潜力,但比较稳妥。
在那些地方没有完全学会汉语汉字,没有完全接纳中原文化之前,都没必要让他们发展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