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宋征服史 > 第210章 前宋英才理气之说

第210章 前宋英才理气之说(1 / 2)

胜吉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沈老夫人去世二十五个月,沈披、沈括两兄弟在西湖南侧的沈氏墓园为沈老夫人举行大祥之祭。沈家三代子孙中只有沈方、沈德、沈封、沈朗等参加祭拜,其余孙辈皆远在外地进行遥祭。

九月二十五,歇息一夜后,沈披、沈括恢复了精神,便将沈方、沈德等人叫到草庐的堂前考较他们的学问。说起来是考较四个子侄,但因沈德、沈封、沈朗年幼,还在学习论语、孟子,考较的重点便渐渐集中在沈方一人之上。

论起对经典古文的博闻强记,沈方自然远远不如沈披、沈方这两名老牌进士。可是无论再晦涩难懂的文章,沈方总能抽丝剥茧地分析地头头是道,让沈家兄弟知道什么是生而知之。特别是此时理学正在兴起之时,朱熹还未诞生,程氏兄弟正在讲学传道。沈方便顺便把朱熹的理气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结合他在昌国时期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的物理学基本常识一股脑糅合到一起,最后得出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的观点。

著名的程朱理学,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等人创立的新儒学,是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颐更重理,朱熹创造性地发展了程颐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等人都与沈括有不浅的交情,张载、程颢、程颐是胜吉六年的进士,因为欧阳修的关系,沈括与此三人都有比较深的交情。程颐更是沈括在胜吉八年首次参加省试时,结识的两名知己之一,常有书信往来,并通过在洛阳著书立说的程颐结识了洛阳的安乐先生邵雍。虽然没有亲自见面,但两人神交已久,邵雍对沈括经世济民的种种举措极为赞赏。

而周敦颐则是沈括在胜吉十年中进士后,在京城结识,当时他与王安石、周敦颐、苏轼等人在欧阳修家中聚会,周敦颐是王安石少数推崇之人,又是程颢、程颐的老师,被众人推举,与欧阳修同座上首。席间众人点评近日佳作,周敦颐也拿出一篇在虔州莲池所作的新作《爱莲说》,成为当日公推最佳之美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两句话成为千百年来文人清高自爱的真实写照,在当时便为读书人推崇备至。而对于写下《平西齐民论》的沈括,周敦颐也格外赏识,沈括更是以弟子礼与周敦颐相处。如今,周敦颐远在广南东路任提点刑狱,虽长路漫漫,但与沈括也有书信往来。

历史上有名的朱熹比沈括小整整一百岁,两人虽非同一时代,但却有极深的渊源,朱熹对于后世沈括名著《梦溪笔谈》钻研尤深,使得《梦溪笔谈》成为其科学思想的来源之一,如今朱熹虽未出生,但是他的理学理论却被沈方这个穿越者提前上百年带到了这个时代,并对沈括的治学、钻研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华夏文明发展到这个大周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颢、程颐这样的理论派及王安石、沈括、章惇、王韶这样的实践派。他们这批人政见或许不同,方法或许有差异,但就如张载所说,其目的却相同,都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若是能将两者融合在一起,那么将为王安石、沈拓等人的改革增加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周敦颐等人的理论研究带来丰硕的成果。

所以当沈方将理气论向沈披、沈括两兄弟讲授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沈括浓厚的兴趣。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