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权德舆.诗
已见风姿美,仍闻艺业勤;
清秋上国路,白皙少年人。
带月轻帆疾,迎霜彩服新;
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
柳好好在陕西办差近一个月,这天早晨准备收拾行囊,离开长安城回蒲州复命。
秦川驿站外的大街上,熙熙攘攘。
随从和马夫在往车上搬着行李,如烟正要扶着柳好好上车,突然发现一个骑着高头大白马的书生在她的车前停住了脚步。
那人生得面如宋玉,貌若潘安。
只见他头戴一顶淡蓝色软翅儒巾,面如银盆,两道剑眉,一双俊目,高鼻梁,四方口,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身穿一件淡蓝色长衫,风流卓绝,倜傥不群。
只听柳如烟朝那书生喊:“完哲笃,完公子?”
柳好好回头一看:“噢,可不是呢。”
在这长安城猛然见到柳好好,完盛深感惊奇。他赶紧下马施礼道:“柳姑娘可好?”
柳好好也退下了马车,还礼道:“完公子好。”
“柳姑娘怎会在此?”
“噢,我来长安办点事儿……”
完盛是柳好好这次去大都刚结识的朋友。
那天,柳好好去四川考生居住的客栈找纪绪,恰巧碰到了完盛。他虽是蒙古人,却是成都来的考生。他告诉柳好好说,他已经在成都占籍,是有成都“户口”的真正成都人。
元朝的科举考试对汉族和蒙古族的考生是有区别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考卷,相当于少数民族的“加分”优惠,这对当时蒙古这个马上民族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
纪绪和完盛是在四川乡试时认识的。但也仅仅是认识,交往并不深。
当时,柳好好一走进那家客栈,完盛等人便主动围上去搭讪。当得知大美女是找纪绪时,完盛告诉她说:纪绪根本没和四川的考生住一起,而是和江浙的考生住在一块。
这次碰到了柳好好,完盛又提及此事,“你找到纪公子啦?”
“没有,听说他回家了。”
“噢?不能吧!他当时可跟我说过,如果这次考不中,他是要留在京城复习的。我也是听了他的话才留在京城的……怎么,他回家了?!”
柳好好笑道:“他这人,就这么不守信用。”嘴上如是说,心里却美滋滋,她认为,纪绪就是听她的话才回家的!随即反问完盛,“那么,完公子又如何想要回家了呢?”
“我和他不同,我是听了小道消息。”
“什么小道消息?”
完盛小声道:“好像又要取消科举了。”
“真的?”
“我是从蒙古高官那里听到的。我觉得,不管是真是假,别在京城待了,花费那么高,还是先回家等待确切消息为妙。”
“那,你这是要往家走唠?”
“不是,我要先去趟大慈恩寺。母亲今天五十大寿,我要去那里为我母亲祈福。”
“是啊,大慈恩寺确实是为母亲祈福的好去处。听说‘大慈恩寺’是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母亲长孙皇后创建的慈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