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诗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明本和完盛一前一后出了方丈,看见不远处的柳如烟正伸着小手掐一枝开得灿烂的丁香花。
明本忙上前阻止道:“阿弥陀佛,姑娘不要伤害于它。”
如烟随即松了手,脸儿红红地站在了路旁。明长老信步走过了折花的如烟,说了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看到如烟站着不动,完盛立马说道:“小姐姐先行一步,小生靠后一些。”
走在前边的明本心想:好一个至诚的君子!嘴真甜,还称人家刚过髫年的小姑娘为“小姐姐”,你也能叫得出口……怪不得非要跟着来,原来是看上小姑娘了……我算准盛秀才在这普救寺定有一劫,但不可能是小如烟吧?!
大家到了地藏殿,明本对如烟说:“斋供道场已准备就绪,就等老夫人和小姐来拈香了。”
如烟问:“何日开启?”
明本道:“十六日开启,十八日圆满功德。”
完盛问:“明长老,这做道场和拈香是什么意思?”
“这是大夫家小姐的一片孝心:一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二来也为父亲的康健祈福,所以要做一坛道场好事。”
完盛听说师妹也来拈香,那不正是再次见到她的好机会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想一妙计,他略一思考,便道:“惭愧啊惭愧!”说着,竟哭起来了。
明本觉得奇怪,好端端的,哭什么?便问:“解元,何事伤悲?”
完盛说:“想我完哲笃自幼丧父,老母养我不易……别说从未延请一僧一道设坛追荐超度,就连一陌纸钱也未焚化过……‘哀哀父母,生我劬劳[1],欲报深恩,昊天罔极’……想大小姐乃一女子,尚有报答父母之心,学生枉为七尺男儿,几年来湖海飘零,至今未尽一丝孝道,岂不愧煞人也!是以伤心,长老见笑了。”
明本听了很是感动,想这蒙古秀才,不但学习好,而且还是个孝子。便同情道:“您也不必悲伤,更不必自责,解元乃蒙古族氏,信奉的是萨满教[2],虽表达各异,但孝心皆同啊!”
“恳请明长老慈悲为怀,方便为门,设法与学生附斋一份,追荐双亲。”
“解元如此孝心,老衲理当提供方便。您只要破费五千文钱,附斋一份足矣。”
“多谢长老!不过,长老虽然答应,不知夫人及小姐同意否?如若不允,也是枉然。”
“解元放心,老夫人那里自有老衲去说情。”
“明长老的恩情,学生没齿难忘!”
明本对旁边的悟尘说:“悟尘,替完解元带一份斋。”
悟尘答道:“遵命!”
明本说:“正事已经结束了,大家到方丈去用茶吧!”
一行人陆续走出大殿,如烟走在头里,完盛走在最后。
完盛想:做佛事那天,如果师妹不来,岂不白花了五千大钱么?一定要了解清楚了才好。可问谁呢?
看到悟尘落在后边,完盛便故意放慢了脚步,回头悄悄问道:“小师父,大夫家做道场那天,老爷、夫人都要出来拈香吗?”
悟尘道:“老爷恐怕来不了,他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否则何必做这道场?”
“那小姐也不会来唠,否则谁在家照顾老爷?”
“先生净说废话!这是她报答父母的事,她怎能不来?”
完盛轻轻舒了一口气:这五千个铜板,总算花值了。
得了确信,哲笃又想,如烟到了方丈,大概快出来了,不妨等一会儿,跟她聊上几句话,于是便放慢了脚步。
悟尘懒得奉陪,径直往方丈处走去。
【二】《非礼勿视》论语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柳如烟到了方丈,对明本说:“多谢长老,小女不吃茶了,迟回了恐怕校书怪罪,要赶紧回话去。”说罢告辞。
如烟出了方丈,低着头径直往回赶,恰巧与完盛撞了个满怀,吓了一大跳,正在脸红耳赤慌不择口时,完盛却急忙向如烟一揖,“小姐姐拜揖!”
如烟还礼,“公子万福!”
“姐姐为何不和小生打招呼,莫非不认得小生了?”
“不是你告诉校书说,不让我们相认的嘛?”如烟没好声气地说道,“今天倒来问罪于我!”
“姐姐不要生气,小生这就给你赔罪。”完盛又是一礼,“姐姐一向可好!”
如烟余气未消呢,“好什么好,我都混成他人的丫头了。”
“这是从何说起?”
如烟便把自己和秋菊对换侍候虞美盼的事跟哲笃说了。
一听现在是如烟陪在师妹的身边,完盛的心里简直是乐开了花,真是天助我也!“太好了,我正好有事麻烦姐姐。”
一看完盛那高兴样,如烟就说:“你该去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