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叹流水兮 > 毕竟西湖六月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2 / 2)

【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的西湖荷花,与其他时节就是不一样。

青翠的荷叶一层层铺展开去,与蓝天连成了一片。告别了苞蕾的荷花,绽放着清丽的笑魇,在轻风拂送下,舞动着叠翠的裙摆,婷婷的妩媚着矜持的身姿,凝雾噙露着似若一婉约的少女,在轻轻呤诵“掉拂荷珠碎却圆”的诗句。再看那隽秀的枝杆,无不在向你展示着夏日的风情,西湖的魅力……

纪绪、张锦、苏小雅、周公子、杜十娘和各自的仆童丫鬟同乘一条画舫,漫游在西湖之上。

小雅看到张锦和纪绪老是在一起低声私语,还以为是为自己说媒呢,便瞅准了一个机会,把纪绪拉到了一边,过问起来:“小叔,你给我问过了吗?”

“问什么?”

“张锦呀!”

纪绪笑道:“你也太心急了,你总得给我机会,让我慢慢跟他谈嘛!”

“你俩谈了那么多,还没谈到我?”

“是啊,我总是张不开口呀!”

“怎张不开口?”

“我从来没做过媒,紧张得很!”

“你自己谈恋爱的时候为何那么‘溜儿’?”

“我那是姻缘到了,挡也挡不住呀。”

“现在,你侄女的姻缘…也到了……”

“到了吗?”

“到了,你不见我昨天去城隍庙求过姻缘了嘛!”

纪绪笑了,说道:“你们这些小女孩啊,就是天真,到庙里上炷香,就想得到姻缘。那爱情,也太不值钱了…… ”

————————————

注释

[1]城隍庙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1)原始信仰

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中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从资料记载看,城隍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礼记.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大蜡八”是指什么?

郑玄注云:所祭有八神也。许慎《说文》云蜡“从虫昔声……曰年终祭名者矣”。所以,大蜡八即年终祭祀的八位神,他们分别是:司啬、百种神、农神、邮表、禽兽神、坊、水墉、昆虫。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农田中的沟渠,水墉神也就是沟渠神。后来古代的城市也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城隍”二字,始见于《易经》泰卦的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其中“城”指城墙,“隍”指城壕(护城河)。

城隍一词连用泛指城池,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五礼通考》。

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猛兽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于是水墉神便升格为城隍神,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兼容并包是我们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

随着城隍在民间百姓中的影响日益显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就有在斋蘸请神仪式中开列城隍的法位的记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城隍神就逐渐成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道教许多法事活动中,都要请城隍神到场。道教源于民间而又影响民间,甚至渗透到千家万户。

城隍原本是民间的神祀,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体系,城隍神开始成为阴间的行政长官,掌管阴间事务。如宋代佛教的“水陆法会”就开始将城隍神列为重要的恭请神明之一。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

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可以说并无体系可言,但这些信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质。

城隍,从中国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

(2)城隍人格神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渐过渡到人格神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变为人神的过程中,汉代的纪信最早,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区,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

(3)城隍夫人

传说元朝初年,揭阳城凤围宋村有一位姑娘,同嫂嫂到城隍庙进香祈福,见到城隍爷美貌便连声称赞,嫂嫂便戏姑说:“小姑若能嫁给一位像城隍爷这样美貌的姑爷就好哩!”宋姑娘听后,只是笑而不语。

当晚,宋姑娘果然见城隍来到她的闺中,与她同床共枕。她把一根红绳系于城隍足上。翌晨,她把这梦告诉嫂嫂。白天,姑娘又到城隍庙中,果然见她梦中系在城隍的足上的红绳,还系在神像的足上。后来,这位姑娘无病而终,人们都传说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了。后来,人们在城隍庙大殿后连壁建了一座城隍夫人厅,供塑宋姑娘金身,并将其厅前辟成养生池,上面砌一座拱石桥和栏杆,池中又植两株参天水棉树,取水水(瑞瑞)棉棉(绵绵)之意,许多善男信女常买鳖来在池中放生祈福。”

城隍庙是揭阳民众烧香拜佛的地方,香火旺盛的时候正是庙里最热闹的时候。所以,每月的初一十五,大小拜祭的日子都是旅游的好时刻。每年城隍爷都会在正月择吉日出巡揭阳榕城,以护佑神州国泰民安,揭阳风调雨顺,人民辛福安康。

(4)一城多城隍

明朝以后,城隍信仰已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随着城隍信仰在我国民间的发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大多以当地人民普遍认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

上海:自明代起,上海的城隍神就有两位,一个是民间自发信奉的霍光。一个是朱元璋下旨尊崇的秦裕伯,因此有“前殿为霍,后殿为秦”的说法。

抗战爆发后,人们又将鸦片战争时期的抗英将领陈化成塑像抬进城隍庙供奉,但一庙难容三主,陈化成后来就被抬进了纪念馆。

杭州:周新。周新是明初人,历任福建、北京、山西巡按御史,云南、浙江按察使,后因得罪锦衣卫被朱棣冤杀,至迟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已经成为杭州城隍神。

绍兴:庞玉。庞玉本是隋朝将领,后归王世充,王世充失败后投唐,历任梁州总管、越州都督等职,越州即今绍兴。在任上颇得百姓爱戴,死后被信奉为神。

苏州:春申君黄歇。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封地在今苏州一带,对当地开放建设作出贡献,因此被信奉为神。

台州:屈坦。三国吴人,父亲得罪孙权被罢官,隐居台州,后屈坦在台州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泉州:韩琦等。韩琦是宋代名相,虽然籍贯河北相州,但出生在泉州(其父时任泉州知州),后来韩琦就成为泉州晋江县城隍神。泉州有大城隍,各县还有小城隍。

福州:陈文龙。“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抗元英雄,不屈而死。明清封镇海王,在福建沿海有“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的说法。

广州:三人,南汉刘岩,明代杨继盛、海瑞。

漳州平和县:王维。王维生前并没有和平和县打过什么交道,但到了明朝却被树立为平和县城隍神(据传是王阳明所为,大概就是偶像崇拜吧)。

南宁:苏缄。宋神宗年间,越南人侵入广西,苏缄时任邕州(即今南宁)知州,寡不敌众,城破后全家殉国,被尊奉为当地城隍神。

桂林:张少仪。清代人,有“张三子”之称,即孝子、君子、才子,曾任职桂林。

居庸关:徐达。明朝开国武将第一人,北伐统帅。

榆次:寇准。“审过葫芦,问过黄瓜,打过城隍,拷过地瓜”的寇老西儿没想到自己也成了城隍。

邯郸磁县:岳飞。磁县宋为磁州,岳飞曾在此驻扎。

乌鲁木齐:纪永宁。据袁枚《子不语》记载,清军都统在修筑城池、兴建城隍庙的时候,梦到一个叫纪永宁的人,说自己是天山神委任的城隍,都统醒来和大家一商量,就上报朝廷,奉纪永宁为城隍神了。

济南:铁铉。“割燕问甘,忠何惧烹。芳名千古,虽死亦生。”大名鼎鼎的铁公就不多说了。喜欢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叹流水兮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前世惨死!重生嫁傻王夺你江山 搬空侯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与闺穿 云烟红妆 妖孽王爷盛宠之萌妃闹翻天 妻主请饶命 天子诏 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 乱世红颜之云萝传 将门嫡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