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7章:曹魏未战先迁都,魏宋明三国联盟秦国三十三万大军伐明,而明国则一边积极迎战,一边向魏宋两国求援。朱棣把该做的不该做的全都做了,而压力也传到了魏宋两国这边。无论是魏王曹操,还是宋王赵匡胤,虽然早就决定站在明国这边,和明国联手一同对抗大秦,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之后,还是不禁有些发憷。仅仅第一轮的试探,大秦就派出了三十三万大军,这直接推翻了他们在战前的所有推演。大秦会做出这样的布置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准备试探了,要直接和中原三国决一死战。二则是错误估计了大秦的扩军数量,大秦总兵力远不止一百万,说不定达到了一百二十万,甚至是一百三十万,所以才能在第一轮的试探就派出三十三万大军。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于中原三国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若是前者的话,那中原三国在布置上就显得过于保守了,恐怕难以挡住大秦如此勐烈的攻势。可若是后者,大秦真有一百二十万,乃至是一百三十万大军的话,别说是中原三国联手了,就算是魏宋明隋蜀楚六国联合,中原三国的处境也依旧极为凶险。中原三国虽也有百万大军,但需要驻守的地方也多,无法将全部兵力都用来对付大秦。反之,大秦却能在挡下蜀楚隋三国威胁的同时,还动员足够的兵力来对付魏宋明三国。对于这两种可能性,魏宋两国都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大秦的不败战神白起还在冀州没动呢,等大秦派出白起也就是全面之时。所以,无论是曹操还是赵匡胤,都知道不能在继续犹豫下去了,中原三国必须联合才有跟大秦对抗的可能。可就在曹操和赵匡胤都准备出兵援明时,却遭到了国内的亲秦派势力的反对,甚至他们都分不清这些反对的人是不是亲秦派。“主公,不能出兵啊,此时出兵援明的话,也就等于彻底和大秦撕破脸,嬴昊必定会直接出兵攻魏的。”“是啊主公,我大魏被大秦三面包围,一旦秦军三面来犯的话,就算我大魏拥有雄兵三十万,也挡不住秦军三面夹击啊。”“没错,还请主公慎重……”说这类话的人,在魏国有很多,甚至有不少还是曹操的亲信,比如:陈宫、毛阶、董昭等等。你说他们是亲秦派吧,但他们所言也都是为了魏国在考虑,而且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魏国确实很难抗住秦军的三面夹击。可你要是他们不是亲秦派的,明确反对魏国支援明国,坐视明国败亡,这对魏国而言,也等同于慢性自杀。向来果断的曹操,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时间也有些动摇。范蠡、程昱、陈群等人见此,以为主公多疑的老毛病又犯了。范蠡第一个开口劝道:“大秦所行的乃是阳谋,此次表面上看似是在攻打朱明,可实际却是剑指我大魏和宋国两国。我大魏若是出兵援明,则会彻底和大秦撕破脸,大秦也就可以不顾姻亲之盟,光明正大的来讨伐我大魏。可我若是不援明,坐视明军损兵折将的话,等明亡国,魏宋两国就算联手,面对大秦也没有丝毫还手之力。无论出兵与否,我大魏都会和大秦对上,不过是早晚的事,还请主公早做明断。”“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程昱跟着劝道,而在他之后,陈群也继续出言。他们三个都没有直接全曹操,出兵或是不出兵,而是根据事实分析,让曹操自己来权衡利弊。在众谋士的轮番苦劝下,曹操再次坚定了决心,其实他心中都知道,只是这么多人反对援明,动摇了他的决心罢了。曹操重重的拍了许下桌子,沉声道:“孤意已决,出兵援明,并发文痛斥大秦,不顾中原百姓死活,擅自挑起战争。”此言一出,无论是主站派,还是主和派,全都偃旗息鼓,老老实实的称颂主公英明,毕竟再和曹操唱反调的话,可就等同于是在找死了。在曹操的有意调控之下,魏国大部分军队都掌控在主战派手中,魏国的主和派并没有多少兵权在手,在曹操都已经明确表态的情况下,若是还敢和曹操唱反调的话,则必定会迎来曹操的清洗。曹操现在不对内部发动清洗,一是主和派对军事方面的影响有限,二则是他也没多少把握能打赢这一战,而留着这些主和派就等于预留了一条退路。在荀攸的劝导下,曹操也已经看开了,万一魏国真躲不过这一劫的话,他总不能拉着曹家满门一起下地狱吧。曹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是魏国真的被秦所灭国的话,那他也一定会以身殉国,但他必须要给自己和手下的家小留一条活路,而留下这些主和派也就让秦魏双方都有台阶可下。秦魏两国还未开战,魏军也还未战败,魏国就有大把的人想要卖国,可身为魏王的曹操却反而还在为这些叛徒考虑。不得不说,曹操对敌虽狠毒且不择手段,但对内的胸襟还是很开阔的。当然,这也是曹操最后的温柔了。“我大魏一旦援明,则秦军必定来犯,而魏地与秦三面接壤,一旦秦军三面来犯,再多的兵力也会捉襟见肘,故援明兵力不宜太多,五万足矣。”曹操明知一旦秦军三面来犯的话,魏国恐怕都自身难保,却依旧决定派出五万大军援明,以此来魏国联盟抗秦决心之坚定。“传孤旨意,命曹仁为主将,程昱为军师,率领五万步骑大军,以及澹台誉、苏护、苏全忠、张桂芳、杨弘、纪灵等将,前去支援明国。”曹操沉声下令道,之所以把苏护、苏全忠父子给派出去,一是试探,二则是不想这对父子留在国内。苏护毕竟曾是魏国的都督,若是秦军打过来他却投降的话,肯定加剧魏军内部的投降风气,而他他们父子派去前线,有曹仁盯着他们,这样的担忧也就小很多了。曹仁闻言当即站出,抱拳道:“末将领命。”而后大步离去。对于曹操的这道命令,魏国高层反应各异,而曹操则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随后更是放出了更大的料。“一旦援明,和大秦彻底翻脸的话,许昌也就不在安全了,故孤决定迁都。”迁都这个词一出,曹魏高层瞬间炸开了锅,毕竟还没开战就迁都,这未满有点太怂了吧。但仔细想想的话,就会发现不迁都的话,魏国根本就没有多少还手之力。许昌位于颍川郡,而颍川与河南、南阳两郡都接壤,而距离南阳更是都不到两百里。曹魏会把都城安在许昌的原因有三:一是当时的中原已经残破不堪,而许昌是少数的没有被黄巾祸害的富硕之地;二则是当时的秦魏两国利益一致,秦国肯定不会在魏国背后捅刀,而且还会保护魏国,所以把都城放在靠近大秦的许昌反而更安全;三则是都城靠近大秦,方便秦魏两国的商业交流,而魏国需要靠和大秦通商来恢复元气。正是因为这三点原因,曹操才会把都城安在离大秦不足两百里的许昌。但如今秦魏两国即将撕破脸皮,开战在即,若是还以许昌为都城的话,以大秦铁骑的行军速度,两日就能抵达许昌城下,确实就有些太危险了。之前曹操不是没想过迁都,但当时曹魏受大秦影响太深,在明确要和大秦彻底翻脸之前,自然是不敢贸然迁都的。可如今魏国已经到了不得不迁都的地步,毕竟此时迁都虽然有些丢人,但也总比国都被攻破要好上万倍。“诸位军师觉得迁都迁往何地最佳?”曹操问道。“泰山郡治所奉高县,东北南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且临近明国,互为犄角,可为都城。”范蠡进言道。“山阳郡治所昌邑县,乃是我军的一大粮仓所在,城高墙后,且位于中原中心,便掌控全局战况,可为都城。”陈宫进言道。“沛国谯县,位于中原腹地,纵使秦军铁骑犀利,短时间也威胁不到,且同时与宋明两国接壤,可与之互为犄角,可为都城。”曹刿进言道范蠡、陈宫、曹刿三人,为魏国选了三处不同的国都,都各有各的优点,但也各有各的缺点。泰山郡治所奉高县最适合,但距离太远了,许昌在魏国最西面,奉高县在魏国最东面,等都城迁过去恐怕颍川都沦陷了,而魏国现在需要一个能快速安定下来的都城。除此之外,泰山郡距离青南太近了,一旦明国守不住青南的话,泰山立马就会沦为战场。山阳昌邑倒是不远,城池也确实够坚固,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泽雨轩 zeyuxu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