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烽的申请终究是得到批准了,一切在秘密中进行。
司令部的意思:韩烽同志务必要像是冬天的一盆火,把希望带给东四省千千万万的同胞们。
返回中条山的时候,一路上韩烽都在想这个问题,这是他早就筹谋好的计划。
现在已经是12月末,天气也越来越冷,要不了多久就能达到三晋这地方最冷的冬季。
远东军要想开赴东北,这么几个步骤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把人员挑选出来组建起来,就像韩烽在司令部说的那样,这批人员一定要是意志力坚定,作战勇猛,能吃苦,重要的是可以忍受寒冷,最好可以是一批八路军老兵。
第二,训练,当心中燃烧起这个计划的时候,这便是韩烽相当重视的一个环节。
韩烽的确想竭尽全力给东四省的百姓们带去希望不假,可是在司令部的时候司令员的话也说的非常切合实际,东北的抗战环境太恶劣了。
在韩烽的记忆中,甚至在普遍的认知中,抗战有三大艰难,分为东北抗联,红军长征,以及八路军敌后抗战。
而这三大艰难之中最为艰苦的,无疑就是东北抗联。
他们的作战环境最为恶劣,远的不说,单单是自然生存环境便相当严酷,除却饥饿的胁迫,东北那个鬼地方冬天太长太冷了,没有在那里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冷。
最冷的时候,户外吐口唾沫钉子都能立马结冰,开水洒向半空,立马便会成为飞雾也决不是幻觉。
敌人就曾利用这一点,在最严寒的冬日将抗联队伍困在荒山野岭之中,然后再不选择攻击,仅仅是等着夜幕降临,那极寒的天气就能夺走很多抗联士兵的性命。
《露营之歌》里写道: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这是怎样痛彻心扉的领悟,没有亲身经历过,怎能写出这般震撼人心的歌词?
所以,纵然是要带着远东军出发去支援东北,作为东北千万同胞们的最后一盆火,最后可以看到曙光的希望之火。
也绝不能呈匹夫之勇。
若是像姜龙这样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还好说,至少亲身体会过东北的那种严寒。
否则,即便是同在北方的三晋战士,这三晋的冬天虽然也够冷了,却还是远远比不上东北严寒的恐怖,若是战士们贸然的去了,肯定会因为不适应导致身体上的损伤。
到那时别说是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里打鬼子了,自己就先给那严酷的天气给冻倒了。
至于严寒,韩烽倒是深有体会,他曾经去过南极,那地方的冷可是要比东北的冬天还要更上一层。
韩烽非常清楚,人体对于寒冷的适应必须要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若是没有经过训练就突然使人出现在极寒之中,换作谁也受不了。
所以在远东军的人员确定之后,韩烽要带着这支队伍进行一场严冬的训练。
而除了严寒的天气威胁之外,东北本身的抗日环境也是当前全中国最严峻的地方。
其中一点,东北地广人稀,人民群众力量在那里分布的可不算密集,外加上小鬼子强行实行并屯政策之后,抗日队伍打游击战赖以生存的民众基础便几乎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