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银河补习班?”
朱由检清晰记得文无忌回答的时候视线是仰望着星空,“银河就是天上星河,西洋人叫银河是‘乳之路’,意思是旷若发矇、脱胎换骨。取名为银河,意为通过补习班增加眼界、视角,拔犀擢象”
“何为补习班?”
“皇上想呀,改制已经大刀阔斧的开始,顺天府、应天府、福州、天津卫、济南府等作为实验点开班了数十处综合类学堂并和科举制度挂钩,文士通过各地考试要到行省院学习,考核通过才能参加会试,而科举增加了策问、政论等大量涉及军事、民生、时政的内容。以点带面,微臣认为其实就是文化、科举层面一次由内及外的改制。随着朝廷开海,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类似福州等区域还需要大量合格文书人员,什么是合格?就是能通晓外国文化、语言、历史。”
“这些人员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外贸层面,还有军事,投射到兵法,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弹丸之国为何能同我朝交战,就是因为最初的通商中了解了我朝实力、体制适才有恃无恐。层面的改制会涉及方方面面问题,熟悉传统科举制度流程、内容,如今突然新政、朝廷又适逢用人之际,南北方不计其数士大夫就这种科举层面的改制尚无法适应,所以要有补习班,也可以理解为辅导班,可以同时推进朝廷、民间为主的两种模式,只是辅导,这个定位要准确,辅导班以讲解策问、民生、制造及其南洋、西洋文化为主,朝廷为主的辅导班可以适当增加改制未来走向等的内容。”
“目的就是让士大夫适应朝廷科举层面改制?”朱由检清晰的知道自己是带着惊喜问,但文无忌的回答更加令人惊喜。
“目的不仅仅是让南方士大夫适应朝廷改制,还有一石二鸟,另其出资”
“此话何解?”
“京城保卫战结束,多方运作之下朝廷掀起捐款热潮,从朝中大臣到顺天府普通商户莫不如此,皇上恩威且以身作则,带动了各地王爷出资,得益如此,水军适才开建十多艘大船。但眼下的捐款毕竟是借助了大战胜利的东风,能解燃眉之急却不是长久之策,南方富饶,虽有水患,但比较北方的灾情却算的上风调雨顺,商业繁荣外加南方士大夫门族数十年积累,家大业大,这类家族积极投身捐款,朝廷适才能充沛国库,银两可以调度各方建设和军队训练,武器装备革新。顺天府为主掀起捐款热潮时南方士大夫多半都是抱有观望姿态,这些家族同朝廷大小官吏有千丝万缕关系,又不违律法,平时修身养性,门规森严,朝廷自然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强迫捐款或者以罚筹集银两,所以朝廷要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你的意思是通过开班补习班筹集银两”
两人的对话朱由检记忆犹新,当初却不知道文无忌真实目的,历史中朱由检执政时期财政困难,以身节俭并号召捐款,但以东林党为主的南方士大夫集团捐款有胜于无,如今朱由检执政,东林党即没有历史中一样重新崛起,但也没有败落,可不能否认的是这个群体依旧掌握着天下大量财富,文无忌就是要通过这些手段拿南方士大夫集团开刀。
确切的说,文无忌要掀起新文化运动。文无忌不担心效果,因为文化运动一旦轰轰烈烈开始,琮记遍布南方的私塾就能起到‘破窗效应’。而由文化运动所产生的教育培训产业将给朝廷带来丰收的收益更能直接将琮记文化生根发芽无处不在。
教育培训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科举制度,还将遍布制造业相关的各领域及其农业、畜牧业。
思维的禁锢是阻碍时代发展的顽石,朱由检此时最大的绊脚石就是南方士大夫组成的集团,诸如东林党。
朱由检回忆越来越清晰;
“能治标治本”
“可以治标治本”
“细细说来”
“自先皇开始,商业不再摒弃,政商联合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南方士大夫原本便影响着朝政,政商结合,影响力只强不弱,但这种惯性发展被圣上新政所涉及科举制度打破,以往士大夫熟悉的科举模式产生变更,这些人面临一个顺势或者逆势的问题。如今朝政稳定,军民齐心,六扇门、东厂又能掌握各方面动态,外加魏忠贤下台及其赈灾期间对消极官员惩治所产生的辐射作用,南方为主士大夫只能被动接受。”
“补习班就是以照顾这些士大夫的名义开办,内容多涉及科举制度改制但绝对不是泄题,朝廷新政又开海,欣欣向荣外加各地王爷都有朝廷兴武,开疆扩土封侯拜相的宣传,试问哪家门阀会吝啬银两制止子弟学习,还有就是通过允许民间开班补习班的形式鼓励发展新思维、新文化去对抗隶属南方士大夫集团的学院、私塾。这点京城、应天府已经做了示范。我是将这理解为新旧文化运动,可能会持续数年,也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见效,很大层面取决于朝廷在战事层面的结果。只要皇上军权在手,坚持改制,淘淘大势不可阻挡,新旧文化的较量终究以南方士大夫落败而告终,这个时候士大夫集团对朝廷改制和民生层面的建设便由被动逐渐向主动,最终带动的是南方商业、文化面貌的焕然一新。我们便也达到了目的,不破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