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线;
嘉木寺已经成为崇明军后勤基地。
物资海参崴上岸,自陆地转运到嘉木寺,随后走江运送往上京,能节省时间也能大规模货运。
抵达嘉木寺已经有七日时间,首批物资运送而出,秦良玉长舒口气。
结下来的,就是应对战事。
狼兵随同货船抵达,一半的物资存储在海参崴,而船队的运送将始终持续。
崇明军除一师在高句丽之外所有兵力登陆作战,神机营、锦衣卫、少师府、狼兵、广西、福建兵力,上京及其漫长的运输线上已经活跃着近十五万的人员、兵力,消耗是巨大的。
嘉木寺作为水路运承点,不容有失,战事打响,也定然成为盛京攻击的重点。
整个战事全部围绕上京展开,参谋院、兵部都排除了这种可能。
从大军登陆到夺取鸡西、嘉木寺,盛京早就知道顺天府自水路登陆,崇明军开进途中攻城略地,女真也有人员逃离出去,顺着这些信息,盛京是大概能判断到崇明军活动线路。
上京有多少物资,盛京一清二楚,从漫长的物资线做文章,这是战术必然。
数日以来,扩散出去的锦衣卫斥候同被女真斥候、猎户接触厮杀的频率越来越频繁。
秦良不敢有任何大意。
这种警惕并非多此一举。
盛京的目标是歼灭文无忌及其所指挥的崇明军,但就歼灭的方式,杜度没有将目光局限在上京,盛京更加的没有。
随同文无忌登陆的参谋院杨嗣昌这些人也没有如此认为。
萧瑟起来的秋风中,以上京为焦点,各方向女真军队汇聚而来,以崇明军推进线路为蔓延带,区域内女真斥候、猎户出现的频率,次数越来越多。
风雨欲来风满楼,这是秦良玉最为直观的感觉。
顺天府;
京城的温度还没有彻底的降落下来,但关于战事的话题却已经炙热在城内的大小角落。
《明报》、《钟声》这些报刊第一时间会刊登关于云内州和高句丽、盛京界内的战事。
继两家已经名誉天下的报刊之后,顺天府、应天府又出现了《明商》、《商报》两份报纸,报刊主要内容是经济、沿海贸易走向、分析为内容,版面也有一些合资招商类项目内容。
这是一个商业快速发展后不断产生机遇的时代。
朝廷鼓励下制造业每日发展,民间有的是创造发明,而这些发明者已经有了申请专利的意识并寻求着商业合作。
商报便成了最好的载体。
新颖的板块,实事的风向标,报纸迅速成为南北方商户日常信息所需。
两份报纸背后的主使者自然是秦歌。
秦歌眼中这种算是新闻产业的发展直接催生了另外一个群体。
记者。
都是隶属秦园的书社培养而出,这些人员思想过硬,身体素质一流,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天下大势下,数千名记着开始活跃向了云内州、高句丽及其上京一线。
报纸畅销,有利可图,朝廷、琮记、秦园所开办之外,更多的民间力量也加入其中。
在第一时间传播消息的同时,新闻产业的高度发展某种层面也起到了对民生、官场的监督作用。
这是文无忌、秦歌所乐意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