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见到心仪已久的对象,或者偶像会激动,那是正常的。因为那代表梦想居然实现了。贺六浑现在激动倒不是梦想,而是总算找到一个自己知道名字的人,活生生的人。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自己原来感觉那么孤单啊!看来人的社会性就是最正常不过的属性,是存在的支撑。尽管眼前这个人很严肃,一点笑意没有。
贺六浑禁不住还是有点亲近感,走过来主动问候:“在下贺六浑见过郦侍郎。”
哪里知道郦道元赶紧避开,然后马上躬身施礼说道:“郦道元见过侯爷。”
贺六浑有点尬,“侍郎多礼了,我是晚辈。年龄比你小,切莫如此。”
郦道元一本正经道:“侯爷这样就不对了。我敬的是朝堂的规矩,敬的是大魏的规范。如果上下的礼仪都没有了,这个朝堂就没有秩序可言。”
贺六浑算是皮厚,现在也有点脸红。不过他能理解郦道元的想法,人家敬的是规则。这样的人就是真正强大的人,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尔朱兆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他看人很简单,喜欢和不喜欢,对味还是不对味。显然这个郦道元肯定不是对味的人。
“郦侍郎,那些逃兵现在怎么样?”尔朱兆关心的是这个。
“禀告国公爷,士兵们都能稳定下来,就是情绪不好,打架斗殴比较多。本来下官正想给兵部汇报,早作谋划为好。”郦道元一板一眼。
“你觉得应该怎么办?解散了吧。”尔朱兆也不是傻子,懂点手腕。
“国公爷,这些中军都是精兵强将。此次战败,诚乃内耗。不是被战败,而是被拖垮。这些士兵将领,能够跑回来,已经殊为难得。还是恳请国公爷明鉴。”郦道元也真是大胆,什么话都敢说。现在元渊依旧死了,居然还敢为他说话。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太少了,也难得。当然也为世不容!
其实说到广阳王元渊的死,还真的是好长的故事。
元渊再次临危受命,重披战袍,到河北去战鲜于修礼。但是那个被他戴绿帽子的人元渊的远房堂兄弟、城阳王元徽选择出手。因为元渊领兵在外,人不在朝中,人不在,我说什么,他也就没什么反驳的余地了;如果元徽很担心元渊会再次载誉归来,到时就更难对付了;当然主要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北魏朝廷风雨飘摇,而元渊却手握重兵,这是任何一个乱世的皇帝所不敢看到以及不敢多想的。
所以元徽采取行动了,只对掌握实权又昏庸无能的高太后说了元渊两个词,就足以让高太后对元渊采取行动了:心不可测,恐有异图。高太后转身回宫就写了一份密诏,送给在前线的剿匪总司令元渊的副手、章武王元融,要他严密监视元渊,采取必要的防备措施。
女人,就算贵为太后,有时精明得可怕,有时愚蠢得可怜,大概这是女人的天性,让她们做统治者,真是勉为其难。而章武王元融作为一个纯爷们,在整个事件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接到胡太后的密诏之后,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将密诏捧在手里,直接拿给了元渊。
元渊看到这份密诏,脑袋嗡了一声,差点晕倒,心说我在这儿拼死拼活捍卫你家的江山,你倒对我使这些下三滥的招式,神马玩意!当下元渊立即上表,提出解决争端的合理化要求:要我全力平叛可以,先把元徽调出京城,不然,我没法专心迎敌。
元渊等来等去,没有等到朝廷把元徽调离中央,等到的却是令他火速进兵,征讨葛荣的诏令。更糟糕的是他的副手兼好兄弟、章武王元融在征讨葛荣的战斗中兵败身死。
元融的死对元渊的打击是致命的,从此他对葛荣又惊又怕,再不敢轻易出兵;同时,他更怕高太后的命令,他整天沉浸在“诏书恐惧症”之中,生怕胡太后又让他进兵,或斥责他进兵缓慢、贻误战机。当初意气风发、威风八面的那个北魏柱石,在高太后和葛荣的双重打击下,已经迅速变成了一个懦夫。
更惨的是城阳王元徽直接给在前线的杨津写了一封信,要他对付元渊。杨津就在元渊退守定州的时候,派遣敢死队,突袭元渊的司令部,深夜之中,情急之下,元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率领了几个亲随仓皇逃走。结果被葛荣的巡逻兵抓到。
一代叱咤风云的北魏名将,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在了定州城下!
朝廷里面本来对这事禁言。但是现在高太后自己被扔进黄河了,郦道元也敢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