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恩听闻此言,大为不解,在他的理解中,兵者,国之大事也。战争之所以是国家的大事,就在于它既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也是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自古向来都是弱守强攻,现在叶不凡执意以战促战,这让孟恩非常不理解。不过他也没有反驳叶不凡。不过孟恩的忧虑表现在了他的脸上,以叶不凡的精明,他怎会看不出来。
叶不凡暗付,打仗自然要上下齐心,士气高昂才能取胜。连学识渊博的孟恩都对自己的决策表示质疑,自己应该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们讲清楚。想到这儿,叶不凡笑道:“虽然目前胡人势力强悍,纵观全局,我们处于绝对劣势,我所讲的以战养战,并不是硬碰硬的与敌人主力决战,而是以局部绝对优势兵力全歼灭敌人的劣势局部。掠夺敌方的各种资源,并以这些资源作为下一步战争的消耗补充,继续发动战争,在战争中不断壮大自己。”
孟恩闻言,说道:“将军策略高明,不过若是敌人形同一体,同气连枝的话,那样不是还是要面对恶战吗?”
叶不凡笑道:“那就利用小股部队袭扰他们,让他们得不到休整,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进一步拖垮敌人。”
孟恩知道叶不凡主意一定,虽然此行定会百般艰辛,但是情势危机,别无他法。想想曲阳五千多军士,在12月中旬将要断粮,只得同意叶不凡的决策。不过当孟恩提出要与叶不凡随军出征时,叶不凡却摇摇头不同意。孟恩问道::“将军这是为何?”
叶不凡叹了口气,说道:“曲阳虽然小,但必竟是晋阳北部屏障,难保不胡人来犯。到时我将带走守军三千人,曲阳也需要一个主事的人,主事之人非孟君莫属。”叶不凡接着说道:“曲阳可是我等根基,关系重大,不容有失啊!”
孟恩见叶不凡信任自己,感动异常。慷慨陈词道:“将军放心,恩定与城池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叶不凡摆摆手说道:“千万切记万万不可与敌硬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到时启动应急预案,如果胡人来犯,定要保护好百姓不再受胡人杀戮,一定要全力把他们都转移至深山之中,把我教给你们的巷战,尽情的发挥。”
叶不凡不再犹豫,午饭后,下令虎曲阳全军百夫长以上军官全部集合,同时命令孟恩将这段时间打造囤积的新型盔甲兵器取出,并为大军出征准备粮草。
曲阳县治所,议会大厅,众军官神色各不相同。
“将军,这么急召我等回来,可是有什么急事?”,说话的是杜曾,他的性子最急。
叶不凡笑道:“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需要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刻到了,我军准备次日出击西南匈奴腹地。”
众军官面面相觑,神色各异,李善紧皱着眉头,神情中似乎有忧虑之色;杜曾则一脸的兴奋,跟个发情的大猩猩似的;而贾顺则是一副无所谓的神情,显然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向来对叶不凡忠心耿耿,虽然感觉有点不安,但是他是江湖中人出身,有的是那种所谓的侠客精神,虽然明白敌强我弱,但是纵然明知不敌,也会慷慨出击。像当初叶不凡仅仅率领他们千人就敢夜袭平阳,三百之众就敢偷袭石勒两万多大军,他知道叶不凡无论胆识还是谋略都非常人可比,自然信任叶不凡。
“国家有难,胡人杀戮我同胞,抢掠我百姓财物,奸**女,可谓无恶不作,我等身为大晋臣民,不能不为国家分忧。所以我决定尽起麾下之军南征讨贼。”,叶不凡说得慷慨激昂,杜曾、李善听后只感到热血沸腾,激动异常。“我等愿追随将军杀贼平乱,建功立业!”,两人一脸激动地朝叶不凡抱拳道。而一旁的贾顺则反应冷淡,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愿意随叶爷上刀山下油锅,万死不辞!。”
接下来,曲阳县全力备战,所有人都在为军队出征做准备。
叶不凡仔细观看地图,当时古代地图尽管没有现代地图精确、精准,但有总胜于无。叶不凡知道东北现在是鲜卑族人作乱,但暂时还没有南下的迹象,根本不予理会。况且幽州刺史与刘琨不合,如果叶不凡东征,肯定会如刘琨决裂,得不偿失,所以叶不凡把征讨目标定在南方的离石——刘渊的起兵之地。
叶不凡知道匈奴骑兵战斗力不俗,匈奴兵势力强大而自己的实力相比较而言要弱很多,如果正面死磕,恐怕叶不凡麾下这几千人马没有人能看见平乱的那一天。所以叶不凡制定的战术就是避实击虚,尽量不与敌人正面硬碰硬。而要实现这一战术,最好就是使用骑兵。但是集曲阳所有骑兵,不过千余人,就这点力量还不够人家一个集团冲锋的。
不过叶不凡知道,没有骑兵,敌人会给他们送来。叶不凡这一走,历时一年多方回,走时三千兵,其中两千步卒,一千骑兵。回时却十万雄兵,四万骑兵,六万多步兵。他也有了逐鹿中原的本钱。
得知叶不凡即将出征,婉娘伫立在房门前,眼眸中仿佛荡漾着一层柔柔的水气,俏脸上不禁浮现出幽怨之色,她呆呆的望着天空入神,就连叶不凡到来也没有发现。
叶不凡愣了片刻,便走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