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渲染般慢慢覆盖大地,钻石般的星辰点缀着幽暗的夜空,寂静的黑夜,清爽的晚风。无数黑衣身影快速逼近山谷中的匈奴军营。
而此刻的呼延宴军营热闹非凡,他们这一次收获不少,数十坛美酒,而牛,羊更是无数,重点是抢来的近名妇女,酒酣耳热,猜拳,叫嚣声不绝于耳,士兵们围着火堆欢呼跳跃,无数妇女泪流满面。
威武雄壮的年角号响彻大地,仔细一听有点后世解放军冲锋号的韵味。
突如其来的号角,在黑夜里格外清晰,这让呼延宴大感意外,短暂惊慌失措之后,他迅速冷静下来,他很快就明白了眼前的局势,他们被敌人包围了。如果慌乱只能中了敌人的圈套。虽然匈奴军军纪散漫,但是他们都凶悍无比,在队长、百夫长的集合下,匈奴兵赶紧推开怀中的女人,操起武器准备迎战。匈奴人见得众黑衣人来袭,不仅不慌,反而目露凶光,像打了鸡血般兴奋,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呼延宴的军营都动了起来,脚步声,呐喊声,一时间声震大地,而火把也将夜空映得雪亮!
兵者,诡道也!叶不凡身为后世的特种兵指挥官,怎么会连这个最基本的常识也不知道,其实他是想用铁血的手段把部下训练成真正的精锐之师。曲阳军虽然训练有素,但是必竟恶仗险仗并没有打过,只有鲜血才能造就真正的士兵。叶不凡要的是部将敢与与敌拼命的气势,逢敌必亮剑。
叶不凡大喝道:“布阵”
原本散漫的攻击队形,迅速变成有规矩的跑动状态。
不过凶悍的匈奴军对奔跑而来的曲阳军却无视他们存在,反而一路杀奔而来。
这时呼延宴凶狠的目光锁定在叶不凡身上,他感觉此人定是敌军将领。
从发起攻击的地点到匈奴军外围防线,距离不会超出五百步,由于匈奴军也是迎击之势,所转瞬间两军开始进入一百五十步的弓弩有效射程之内。
叶不凡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已经完成了变阵,最前端垒起几乎齐人高的大盾牌,后面是备战的标枪兵。
再后面的八百多人的弓弩兵,前面的四百多人一起弯弓,准备射箭。后面的四百人处于发射的准备状态。
眼看匈奴兵进入弓箭射程,叶不凡军的阵营里步军统领贾顺将手中旗帜一挥。
如蝗虫般不凡箭射出!
射完箭,这四百多士兵也是默默的后退三步,他们身后的四百多战友与他们擦肩往前踏上三步。拉弓射箭。
贾顺将手中旗帜再次一挥。
如蝗虫般不凡箭第二次射出。
箭雨没入涌动的人流之中,随即惨叫声响起,匈奴军最前端反击队形一拨又一拨的士兵开始倒下,一团团血雾喷洒而出,在妖艳的火光下甚是美丽,立时毙命。惊心动魄的嘶喊声和惨叫声,不绝与耳。
刚刚一接触,匈奴军损失数十人,伤者无数,正在涌来的匈奴军人流就仿佛撞到了礁石似的顿了一顿,随即从密集的攻击队形迅速变成防守队形,同时匈奴兵也用弓箭展开还击。
匈奴兵不停地弯弓搭箭向对面的曲阳军倾泻箭雨,不过效果有点差强人意,如蝗虫般的不凡箭打在曲阳军阵前的盾牌上,发起叮叮当当的声响。当然也有有一些露网之鱼进入后面的点阵之中,曲阳军开始出现伤亡,不过这种伤亡与敌人的伤亡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百五十步的距离,转眼间就到了,即将接敌,曲阳军前面的盾牌兵队形再次变化,从弧形防守阵变成三角攻击阵形,而标枪兵开始单手持枪,三步助跑,在百夫长的命令下,
“标枪”
“瞄准”
“准备”
随着一声“发射”的声音,众多手持标枪的士兵口中也喊出“发射”的声音,震耳欲聋伴随着标枪齐刷刷的划弧线往直冲匈奴军,标枪不比弓箭,必竟标枪杀伤力大,弓箭只要不命中要害,还不至于一下子丧失战斗力,但是标枪不同,标枪的重量重,虽然射程有限,但是标枪重量加上敌军冲锋的力量,威力惊人,无数匈奴兵被穿胸而亡。
一时间惨叫声,哀号声连连。
这时,弩箭兵收起手中的弩弓,挂在后背上,拔出腰间的横刀。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大刀”,是唐朝兵士普遍所佩之刀。
横刀,也为双手刀,是在汉朝的环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研制的,去掉了在汉朝常见的刀柄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使其变为可以双手使用的窄刃厚脊的长直刀。横刀的基本形状和现在的“日本刀”很象,但唐朝横刀的刀身及刀锋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现在的常见的“日本刀”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唐朝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就是完全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与环首刀单持刀不同,横刀是双手持刀,匈奴身强体壮,晋代汉人普通瘦弱,兵刃对击,甚是吃亏,但是使用横刀就不同了,就算一个人力量大,但是单手必竟敌不过双手。在冷兵器时代,横刀的杀伤力是最大的。
然而甫一接战,匈奴军他们便惊恐地发现眼前的敌人完全不同与之前遇到的晋军,他们每次凶猛地撞击在曲阳军的阵线上,最后却撞得头破血流。曲阳军抵御住匈奴军数轮进攻后,齐声发出一声大喝一股勃然杀伐之气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