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一个王朝,有人评价司马炎是“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可悲的是,司马后都人不思进取,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十年后,司马炎病逝,紧接着是十六年的八王之乱。316年,刘聪遣刘曜攻陷长安,俘晋愍帝,灭亡西晋。在历史上,统一全国而又如此短命的王朝,大概也不多了。
司马炎虽然聪明绝顶,但是他还有一个对西晋杰出的贡献,亲手葬送自己辛苦建立的大晋王朝,那就是立下了白痴太子做接班人。
一个人有野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拥有强大的力量,却没有与野心相称的能力。可是西晋的一个皇后和八个王爷都有野心,都没治国才干,但是他们都有毁灭国家力量。
八王之乱时期,并非没有名臣名将,只是都用在内耗罢了。把他们的内斗单独来看,倒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内斗即使在今天的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但是把他们的地位、权力以及所作所为放到那个天灾遍地的年代,就能看出来他们这些举动的弱智来。
经济要发展,付出环境恶化的代价也是正常的嘛。体制要改革,贪污腐化是必须经过的过程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一切都改顺其自然,只要抱着坚定的信念,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要实现共同富裕,总是要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嘛。一点儿也不奇怪。
晋怀帝此时如坐针毡,他面前和形势就好比在鸡蛋上跳舞,一不小心就会有灭顶之灾。
次日清晨,司马炽率一众文武大臣城门下欢迎远道而来的王浚大军,不过司马炽可不像晋惠帝一样是一个白痴,司马炽不光不傻,反而有点小聪明,司马炽知道王浚有十一万精兵强将,就连刘渊手下最能征善战的石勒也败在其下,如果让其部全部进城,王浚如果心生不臣之心,突然发难,那样司马炽就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司马炽早先时候让人送书函给王浚,称洛阳空间有限,其他众军在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若王浚想要入朝面圣,只能领只允许三百余骑入城。
此时洛阳虽然经过与刘聪大军血拼十几天,伤亡惨重,但是应付区区三百余人自然不在话下,就算王浚手下都是精钢铁人,混身又能捻几颗钉。
王浚岂会看不出司马炽的小伎俩,但是他也不想冒险,要知道他们后方有数万匈奴大军虎视眈眈,如果此时王浚强攻洛阳,别人怎么做,王浚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石勒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因为石勒早已想入主幽州,如果此时能伤其大部,幽州只手可得。王浚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更舍不得幽州。
王浚一马当先,行驶在队伍的最前列,其后是阮豹、段疾陆眷、段文鸯和段末柸还有拓跋猗卢,和三百余精锐随身护卫,司马炽此时已经站在洛阳西城门下,司马炽因为通宵未眠,双眼微红,十数天司马炽寝食难安,本来单薄的身子骨,现在更加交瘁。
只见王浚率先下马,匆匆跪倒,双手抱拳,慷慨陈词道:“臣救驾来迟,还望陛下恕罪!”话音一落,三百余骑人马纷纷跪倒。
司马炽苍白无力微微一笑,上前托起王浚的手臂道:“将军能够不辞辛劳千里奔袭而来,这份忠心足天地可见,又何罪之有?”说完挽住他手笑道:“更何况将军救驾有功,朕特地为你准备了酒宴,咱们这便进城一叙!”
王浚一愣,想不到司马炽还有这分心机,王浚心想,我十数万大军在城外,谅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儿也不敢把我怎么样,王浚思虑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这才抱拳道:“臣遵旨!”
随王浚同行的除了阮豹还算见过市面,像其他段疾陆眷、段文鸯、段末柸、拓跋猗卢,等胡兵将领都是生活在蛮荒之地,何时曾见过洛阳的繁华,就连身边的三百余护卫也都看着是目瞪口呆,洛阳此时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整齐的街道,林林总总的商铺、商品,让这些野蛮未开化的胡人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看什么都稀奇。他们都恨不得多生两只眼睛。
洛阳被围十数天。洛阳百姓也都整日提心吊胆,他们也都想见见能让凶悍的匈奴大军闻风而退的精锐之师。所以,主道两旁,人山人海的喧闹气息便铺天盖地而来,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头涌动,侍卫队、仪仗队、乐队、护卫军,各色人等,齐聚广场,呈现一派歌舞升平、河清海晏的盛世图景。
特别是身穿汉装的附近美女,最为吸引王浚众军士的眼球,他们部落里虽然也有美女,但是身穿兽皮衣服与汉人的棉锦衣服相比,自然不能同日而语。段文鸯此时有种想一亲芳泽的冲动,恨不得马上扑过去,把那些美女XXOO就地正法,但是当他看到周围林立的晋军兵士,心里凉了半截,形势比人强呀,只得暗暗压抑心中冲起的欲火。
司马炽看到周围王浚军将领异样的目光,岂能不明白他们的那点心思,司马炽哈哈大笑道:“众位将军救驾有功,每个赏美女十名,其他士卒赏酒肉各一斤。”
王浚麾下将军闻言大喜。王浚装作诚惶诚恐样子,说道:“叶圣上!”
但是司马炽并不知道,狼并不以依靠割肉来喂,他们的贪婪是一个无底洞,只有用铁血的手腕才能制服他们,示弱友好只能加俱他们的欲望。
大殿之上,群臣欢庆,王浚作为一方首领,这次又是为解洛阳之围而来,自然坐在主宾席。其他将领只能从之。
如果汉人能够在强敌入侵,岌岌可危的时候,能够团结一心,不搞争权夺利,因私废公之类的事情,还是能够演绎出很多汉人的传奇故事。比如岳不凡,比如袁崇焕,他们固然演绎了传奇,但是,他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的。在第一次汉族大灾难中,出现了刘琨、祖逖等爱国之士,但是他们并没有造就英雄的传奇,也没有逃脱命运的束缚。
叶不凡能否演绎一段英雄的传奇?
叶不凡向来爱兵如子,见那士兵突然坠地,赶紧上前看望。
在没有马镫的时候,古代人骑马是一桩苦差事,因为当马不凡奔或腾跃时,骑手坐在马鞍上,两脚悬空,只好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紧地抓住马鬃才能防止从马上摔下来。
那名士兵是曲阳而来的信使,连天来加急赶路,疲惫不堪,才会一时失足坠落马下。
叶不凡仔细观察之下,总感觉身边的这些骑兵装备上好像少了点什么,突然叶不凡发现,原来是少了马镫。(这是程志的失误,要不是鹤剑不凡老兄提及,程志都几乎忘记了马镫,以前看过三国时期故事的电影,那里已经出现了马镫,但是真正马镫是在十六国时期由鲜卑人发明的。在小说里的那个年代,马镫还没有出来,现在让它出来,为时不算太晚。)
叶不凡作为一个后世的军人,虽然不熟悉骑兵,在他那个年代中国骑兵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叶不凡也知道马镫的效用。
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人的力量都是同脚生,从地起,双脚悬空,当时的骑兵为了保持平衡,不得不采取双手紧紧抓住缰绳,不论在骑兵冲锋还是在射箭的过程中,身体摇摆幅度都过大,当时骑兵为了解决这方面的困惑,就会在攻击时双腿夹紧马腹,有时还要单手持缰绳,这样力量和心思都会被分散。
来到离石,叶不凡并没有着急赶路,而是寻思着,依照后世的记忆把马镫的图形画出来,只有让他的骑兵率先装备上马镫,才能让骑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马镫包括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由骑者踏脚的部分,即镫环;二是将马镫悬挂在马鞍两侧的镫柄或镫穿。其实这种东西制作这并不太难,按照当时的冶金技术,简直是小儿科。
叶不凡回到离石城,一边命人制作马镫,一边视察各营的备战情况。转了一圈下来,叶不凡面露笑容,非常满意。士兵们正在各自将军的督促下加紧操练,各营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不仅训练刻苦,而且战意高昂。
叶不凡笑道:“各位做的非常好!”
众将面露喜色,一起抱拳道:“叶将军夸奖!”
叶不凡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面前忠勇的部下,他由衷的感到欣慰。
叶不凡道:“全军集合!”这时,号兵吹起了集合号。时间不长部队集合完毕,士兵都相互看了一眼,彼此心情激动,他们都想建功立业,也想依靠自身的本事为家人谋得福利,让家人们过得更好。这段时间的训练,让他们感觉非常压抑,战士的勇猛不能体现在训练场,而是真正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