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贝尔听了艾迪的话后顿时无语,眼神要是能杀人的话,艾迪肯定是遍体鳞伤了。他的这次华夏之行可未必是很光彩的啊,是要找那个平涛文化公司办事的。可这个自作多情自以为是的家伙居然玩了这么一出,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了。
艾迪,典型的美国新生代,走到哪里都自认为是优秀的。在美国的职场里,这样的年轻人可是不少,特别是美国从制造大国向享受大国转变后,美国的年轻人压根就不考虑去做什么工程师,技工这样的职业,而学习经济、文学和历史等等的学生,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将来成为坎贝尔、索罗斯这样的人物。
在美国职场里,能够一鸣惊人的快速升迁,就是要寻找既叫老板开心长面子,又无伤大雅,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各种机遇,坎贝尔是第一次到华夏出差,显然对这边是一无所知,能够把老板的出差安排的光鲜闪亮,还给老板一个意外惊喜,这就是艾迪私底下给华夏方面发出备忘录的动机,在他看来,这无伤大雅,同时还能让自己的老板身价倍增,尤其是在与平涛文化公司协商前有这样的铺垫,那绝对是抬高了老板的身价,抬高了公司在协商对手面前的地位,这样的事情,艾迪认为是非干不可,不仅是惯例,而且是必要的惯例。
艾迪与公司里其他职员的经历不同,他曾经在华夏留学,虽然学的是语言,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坎贝尔才带着他到华夏来。艾迪自认为他懂得华人,他知道华人企业间非常讲究关系网,能够有高级的官方机构陪伴,他相信平涛文化公司那样的小公司必然会在协商中做出重大让步,甚至还会做出更多的赠送。
外国人在华夏留学,其实也是分成好几个类型的。有些人的确是被华夏文明蛰伏,踏实的在华夏生活,甚至融进华夏社会里,这样的人不少,尤其是从东欧来的一些留学生,因为华夏的生活比他们的祖国好多了,也安全多了。还有一类是受身后的一些组织、财团和机构派遣来的,他们在进来之前就戴上了有色眼镜,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一类人往往是没有道德和信誉的底线,为了迎合自己身后的老板,什么瞎话都敢说,什么坏事都敢干,有的回去成为某些反华机构的重要人物,有的则是沦陷在华夏,成为幕后操纵机构的牺牲品。还有一类的则是心里明白,能够掌握华夏语言和文字,就可以在诸多大型跨国公司里求职,就可以保证自己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艾迪就是属于这样一种,可他没有想到,毕业后在几家跨国公司里求职都干不长,毕竟,他除了语言外没有专业,最后也是机缘巧合,去年坎贝尔要推出东方馆的时候,的确需要懂得华文的人,于是,艾迪走运了。
艾迪琢磨的这个偷鸡的把戏也是基于国际上的一些惯例,在国际上,各行各业都有一些行业组织或者同业会议,同行人走到一起开会,既是相互通气和讨论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相互摸底,寻求可以进行交换的项目,有时也是相互造势,相互刺探的机会,所以,大家都认识。在这行里,年纪越大,担任馆长职位时间越长的人,相互之间就越是熟悉,几乎就像老朋友那样。
坎贝尔到华夏来,虽然那边发过来的备忘录上没有言明是什么事情,可作为这个行业的脸面机构还是很重视的,同时,也猜测是不是这家美国私立博物馆在华夏又找到了什么?或者与这边的某些私立博物馆进行了交流?不管怎么说,这都属于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经过简单的讨论后,燕城几家博物馆和文物局的人就组团到机场来迎接了,至少,这不算是失礼嘛,用对等的原则来说,将来华夏要是也有同业人士去美国出差,不也算是结下了一个善缘吗?
“坎贝尔先生,我代表华夏同业人员向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还记得吗?我们是去年在伦敦举办的年会上见过面的,我叫章德培,我们为你的到来做了安排,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这是一个计划书,你可以先看看合适不合适……”
官方代表章德培握完手以后从秘书手上拿过一个文件夹,递给了坎贝尔。坎贝尔完全是出于下意识的伸手接过,他是真不习惯刚刚一到就被人安排各种参观和旅游的行程,这在西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偏偏到了华夏这边,似乎这是个惯例。说起来也是怪了,这美国人喜欢在大舞台上指手画脚,喜欢安排他国的一切,可在民间的这些小地方却是强调随意,如果对方没有提出要求,他们是啥也不管的。可是华夏这边正好相反,在大舞台上表现的温良恭俭让,可是具体细节上我无微不至,不把对方安排得感动流泪就算没安排好,越是民间的,越是喜欢这样。不信,要是你家有远方的亲戚前来拜访你,你见面一定就会积极的向亲戚讲述本地的各种名胜和游览场所,还安排一起去吃本地最有名的小吃或者大餐。
章德培,行业内的中青年后起之秀,说是中青年,其实也五十多了,只不过这个行当里,不熬到快七十岁都算不得是资深专家,像还在学校的讲坛上继续努力的朱家清等老专家,那都是七十开外了。与老一辈的专家不同,现如今这一代往往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都能熟练的掌握外语,这几乎就是一个标志性要件了。
“我想问问,平涛文化公司有没有人来?说好了他们要派人前来接我们的,我是要见他们。”嗫努了半天,坎贝尔还是冒出了这尴尬的话,“我这次到华夏来,是要与平涛文化公司洽谈一件合作事宜,与官方的文化活动无关,纯属企业间的业务交流。请原谅我这样说,如果是官方的文化交流,我们的相关部门是会向你们发出函件的,在这个方面,我们不算是失礼吧?”
章德培被坎贝尔的话给当头浇了一盆凉水,这是个啥情况?不是你们给我们发了备忘录吗?难道说是耍着我们玩?这还说不算失礼?他一伸手,身边的秘书马上拿出了一张打印件,那是艾迪发过来的备忘录打印件。
“坎贝尔先生的话是否定这个函件了?”章德培拿过那张纸摇晃着,随即又对旁边的几个前来接机的馆长说道,“看来我们是热脸贴到冷屁股上了,这美国佬还真是胡球来,既然如此,那咱们也就不强人所难了,他们根本不懂规矩!”
当下的中青年华人可是不鸟洋鬼子,什么场合没见过?无论如何不能有损民族气节啊,章德培明白,这又是美国人内部混乱造成的。不与他们打交道,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人相互说话是矛盾的,有时还是对立的。要是相信其中有利于自己的话,那肯定吃亏,他们连国家签署的协议都可以说撕毁就撕毁,何况一些往来应酬上的话语?那份备忘录压根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效力,你要是认真,那一定是自己找气受,既然对方当面不认账,章德培要是再坚持接待,那可就是“没事找抽型”的了,旁边这些博物馆的馆长心里可都是明镜似得。
“既然如此,那么好,我们就不叨扰你了,我相信,如果你们通知了这边的单位,他们是一定会派人来接你们的,如果有需要,你们再找我们吧!”
章德培象征性的说了两句后,就转身离开了,那些馆长自然也跟着走了。
猛然,这里就冷场了,刚才还有十来个人热热闹闹的,一瞬间就没了。此时,站在坎贝尔面前的却是一个清秀的姑娘,手里拿着一个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坎贝尔”的名字,脸上的表情显得既成熟又青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