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战的话,落在围观的众人耳中,虽说让人感到惊讶,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旁观者不明觉厉的惊讶。
但是这些专家们可不同。
他们是干这行的,他们明白这行的规则,而且他们也是如大多数人一样践行的。
一件东西落到他们手上,他们如何去判断这件东西的真伪?
很多人或许以为,这些专家真的就是仔细的研究上面的某些特征,他们能够说出一大堆能够佐证他们看法的观点。
这固然没错。
在得到一件东西之初,他们当然要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来对这件物品做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但这只是第一步。
之后的第二步就是怎样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呢?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就找出证据嘛,然后摆放在众人眼前,这还需要怎么证明呢?
可是如果没有办法证明的话,谁又知道他说的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所以,其实在这第二步的过程中,专家学者并非是找到有利的证据来证明他们是对的,而是想办法去扳倒那些说他们是错了的观点,以此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你不能对我的结果提出任何的质疑,并且为此拿出足够有力的证据,那么我说的自然就是对的。”
其实这也不仅仅是在古董界,毫不夸张的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已知的学术领域当中,大多数人采用的都是这样的办法,你如果不明不能说明我是错的,那我就是对的。
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但是没有人能够反驳。
所以他们在听到郎战的话之后,心中所产生的惊讶,自然要比那些普通的围观群众要来得更多。
正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如上所述的逻辑线,所以,他们刚刚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判断。
这幅画是真的,这自然也代表着他们并没有能够从这幅画上找到任何存伪的疑点。
可是郎战居然开口就说,他发现了三个疑点。
因此,一种专家面面相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可能。
接下来他们看向郎战的目光中,也是逐渐裹挟了几分不悦。
因为就此时而言,遭受质疑的并非是这幅画的真实性,而是他们的专业性。
“那你倒是说说,你发现的疑点都是什么。”
虽说他们都是古董鉴定专家,但显然在情绪管理方面他们并没有太过于常人的能力,所以此时在跟郎战说话的时候,他们的语气当中,不满之意并没有丝毫的遮掩。
不过,郎战对此显然并不在意,他只是淡淡一笑,看了一眼此时明明十分慌张,但是却又强作镇定的沈俊彦,默默的伸出了第一根手指。
“首先,刚刚沈公子说这幅画出自于明朝一位隐士之手,那我心中就有一个疑问了,如果他真的是一位隐士,我们又怎么知道他是隐士呢?”
听到郎战的话,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心中默默念叨着他说的这一句看起来颇像绕口令的话。
这当中有什么逻辑关系吗?
为什么这幅画的作者如果是一个隐士,那大家就不应该知道他是隐士呢?
就像普罗大众所熟知的,晋代的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但是他的作品也有许许多多都流传后世。
既然陶渊明可以,那明朝的这个隐士为什么就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