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姐刚巡查完车间回到办公室,才坐下端起的水杯还没送到嘴边,小秘书便敲响房门。
她赶忙喝了口水,咽下后,才出声让门外的人进来。
“厂长,这是今天邮差送来的信,应该是政府发文。”说完她递上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封口处盖着政府印章。
琳姐接过,打开后“改革”两个字直接跃入了她的眼帘。
认真看完这通篇冠冕堂皇,语句得体的指导文件,翻来覆去大概就是在传达一个意思。
“现在镇上私营企业做得这么好,同样产业的国营单位要加快步伐,努力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通过改革适应新时代”
在镇上,市里,都高调宣传友德鞋厂拿到港城订单,将他树立为改革开放成功典型后,同为鞋厂城西国营鞋厂的压力自然是陡然增加的。
前段时间听取了何春明的建议,她开始认认真真地布置改革方略。
刚好这边国营改革工厂的计划也渐渐到了尾声。
如今接到政府发文,正好给了将改革方案变为现实的官方又合理的理由。
“去将这个文件贴到公告栏,向大家贯彻下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时候应该阻力会小一点。”
“然后半天后将人事改革方案贴在文件边上。”思索片刻后玲姐补充道,难啃的骨头还是要最先啃下来。
发文贴出了半天后,在那红头文件边上,又加了几张纸,明确了从人事晋升,到怠工惩罚,甚至辞退方案等一系列人事制度,这也标志着城西的鞋厂不再是无法砸烂的铁饭碗。
一时间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大家聚在一起一合计,决定“罢工”。
城西鞋厂正在风雨飘摇中改革,友德鞋厂那边却一片悠闲之态。
赵有德翘着二郎腿,听着广播里的京韵小调,整理着两个新开厂房的雇员名单。
新厂开业自然要打响第一枪,何春明学着赵有德,将凳子翘起前两腿,靠着后两腿的支撑直接将木椅子坐成了摇椅。
边晃荡边思索着,还有什么可以增加销量的妙想新品。
想要吸收周围省市的订单,显然应该符合大家的需求。
他本想稳扎稳打将市里的厂子稳稳起步后,再去冲击关中地区周边的本土市场。
但是转念一想,过不了多久海城与广城的工厂就要崛起,在沿海城市的进攻下,他这个半路冒出的本土企业到底能撑多久,他自己都不确定。
更何况,在沿海工厂崛起之时,正是他要回燕京上学那两年,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在暑期结束前,将友德鞋厂的订单规模扩大,先站住了市场,自己在学校待着也能安心些。
他一下坐正,翘起的凳子前腿与地面敲击,发出一声异响。
“哦呦,我还以为你摔了呢,吓我一跳。”
“没事,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
说完他将稿纸与笔拿出伏在桌上开始写着关键字。可是写来写去一点思路没有。
都是琐碎的关键词,串联不到产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