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才:洞察|教育行业回顾与展望。[文件]
小才:马*云老师“出人意料”地成功打碎了自己的“人设”!
小峰:《朋友圈刷屏!清华副教授刘*瑜演讲: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链接文章见附录]
小宝: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小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小才:文内有清华刘*瑜老师视频。[链接文章见附录]
……………………
治平:哇塞!刘*瑜的演讲太牛掰了!彻底缓解了我的焦虑!感谢老三和胖子的转发!
治平:看了四十多分钟,刚看完。忍不住说两句。我也一直以为我不大管孩子是个异类,是不负责任的父亲。刘教授的话解放了我的思想。我不用内疚自责了。大概今晚上能睡个好觉了。谢谢这位了不起的女教授!
小才:尽人事,听天命。
治平:呵呵,胖子也睡得挺晚啊!
……………………
治平:对了,这么了不起的老师,咋才是个副教授啊!
小云:@高治平——她不满职称评定机制,曾公开表示不评教授了。我非常喜欢她,当年看她的《我送你一颗子弹》,看得太过瘾了!你有时间可以看看她的《观念水位》。
小云:她女儿百天的时候,她写了《愿你慢慢地长大》,特别好。
治平:窥一斑而知全豹,看她这一篇演讲就知道她真有脑子。这样的人往往多有不满传统体制的思想,因此在世俗生活中不可能很吃香。但是将来在历史上能留下一笔的一定是这种人。抽空找她的书看看,谢谢你的推荐!
小云:嘻嘻![动画表情]
……………………
治平:刚才翻了翻《观念水位》,就明白她为啥只是副教授了。没开除她,没让她喝茶去就算很宽容啦!那些文章过于犀利和乐观了,要是放到大的出版社恐怕很难发表……这人就是个最标准的书呆子,简直是不谙世事,对国情毫不理解啊!
小才:不不,也许是太了解了。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小孩,说出了真话而已。
治平:呵呵,她说的太形象了,每天都得学习,每周公布一次分数,每天无数次“苹果是个坏东西”…… [图片:刘*瑜文章截图]
治平:要是刘*瑜能像马*保国、丁*真这样火就好了!
小峰:哈哈,我就扔了一颗石头,居然激起了这么多浪花……
小才:《一块石头引发的血案》。
……………………
小芳:《痴呆离我们有多远》——李*娟研究员在一席的公开演讲。
小芳:请的授课老师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导李*娟,部分内容是这篇文章的。[链接]
小芳:正在听课,发给大家,一位博导在给我们上课,送给大家,乐观积极的人比消极的人寿命平均长10岁,大家乐观些哈,啥啥都管他呢,开心一天是一天。[图片]
横塘:下次录个音呗!
小芳:录了部分,讲得很好。
小芳:下午全是漂亮的景,无聊的可以看直播。[图片]
……………………
小才: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
小才:教育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孩子(学生)培养成“两脚书柜”或“人形机器人”!
小才: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什么?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也不应仅仅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或“螺丝钉”!
小才: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作为一个“大系统”,要处理好三个“子系统”的关系:
1.“动力系统”(道德、信仰、价值观等);
2.“软件系统”(思维、知识、伦理、规则等);
3.“硬件系统”(身体、各类证件等) 的关系。
目前的教育现状是:
1.“动力系统”,浮在表面。
2.“软件系统”中,片面强调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人际交往、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等“实践”或“实战”能力也比较差。
3.“硬件系统”中,比较强调各类证件,但国民的身体素质在整体上仍然比较差。
小才:抓好“三个系统”建设,任重而道远……
……………………
小才:求助:请问哪位同学教高三语文?有事请教。
小才:好书荐书|《宇宙的智慧》
能量、物质、意识的关系
(一)量子力学
物质=能量+状态(粒子)
意识=能量+状态(波动)
(二)道家思想
能量决定物质,意识决定能量,超意识决定意识(认知)。
小才: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就是提升维度。
小才:现代科学(量子力学)已经发现,“物质”形式实际上是更微妙的看不见的能量的振动(粒子态),我们的感官将之理解为固体的物质形式。
无论是物质的形式或者是组成物质的能量本身,都是更为微妙的“全息宇宙能量场”可以感知、可以测量的振动,而这种场是由“意识”内在构建的。
小才:相对于低维的“物质”而言,“意识”是高维的能量状态。
小才: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佛教?唯识学
小才:人生不是“物质”的堆积,人生是有“崇高”追求的。
所以,唯“物”主义、拜“金”主义是买不到信仰、精神、人生意义、宇宙智慧等这类终极问题的答案的!
小才:每个人,都能成为一颗“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图片:主席同名著作封面]
治平:赞赞赞!
……………………
——附录:
清华副教授刘*瑜演讲: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文汇客户端 2020-11-27
“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年轻人发现自我,而是逃避自我。从独特的自我逃向‘平均的他者’,个性逃向潮流,从冒险逃向安全。”
11月1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进行了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
她以一名家长的视角,谈论了今天中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和成功焦虑。
看似高深难懂的演讲,讲的都是特别接地气的话。
很多人因为恐惧失败,便随波逐流地扎入“踩踏式的竞争”之中,只因大家都这么做。这就导致了“自我”愈发被压抑,生活愈发平庸无趣。
比如她提到,她先生问,要不要给女儿学钢琴,她说不要。你想想看,北京可能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咱们楼上楼下就有四五家,在这种情况下学钢琴,要想出类拔萃,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你不是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史的吗?还不如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呢。
她也是一名母亲,她在演讲中提到现在孩子普遍的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还有育儿重担由女性承担的后果。
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找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摆脱迷茫和焦虑,不妨先从“坚定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开始。以此为起点,去看看自己喜欢什么,去试错,去重来。放下“更高、更快、更多”的竞赛执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便是自由。
虽然不少家长认为,正是因为刘*瑜全家都是清华北大学霸,才敢说出这样的话。但是,在很多人、很多家庭都被空前教育激烈竞争压力压得透不过气的当下,听听这样独辟蹊径的教育观,不乏一定的道理和启发。
……………………
(一)
不确定性,社会进步的代价
不确定性本身不一定是坏事。某种意义上,它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社会进步的代价。
自西汉到1949年,中国人均GDP基本保持不变。此时,生活没有不确定性。未来就是对过去的不断复制。你爷爷是铁匠,你爸爸是铁匠,你也是铁匠。
但是,在过去200年间,各个国家经济曲线直线上涨,人类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恰恰是不确定性,为我们带来更多机会,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