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震 惊(1 / 2)

两日后,阮清他们到达了南津镇,这里仍是人来人往,平静如昔,不似其他地区的窘困荒凉,甚至大街上因过年多了些热闹的气氛。

船停靠在西码头,留下两人看船,其他人都上了岸,前往食为天。

食为天现在是李玉岷带了几个少年在营业,正值晌午用饭之际,铺子里忙的热火朝天。他们就从后门进入店铺,后院里有两个女人在洗菜,也是后来在码头扛活的工人家属,饥荒时没有吃食,求到食为天得了这洗菜洗碗的活计。

两个女人看见阮玉成带了几人进入,都认识,“阮当家的来了,吃饭了没?”

“没,大嫂你们忙自己的,我们也不是客人,刘宝儿,你们去前面端饭来,一人一份。”阮玉成拉着阮清进入堂屋,一位大嫂沏一壶茶送了上了后又忙去了。

“清儿,你抱着这些种子累不累?”阮玉成看见阮清仍是抱着筐子,神不守舍的,心里不禁有些担心。阮清自打拿到这几样种子就是这幅样子,谁劝也不放手。

“来喝茶!爹给你倒的,给个面子呗?”阮玉成倒了一杯水,给冷温和了才敢喊阮清,生怕她不小心会烫着。

“父亲,你知道这几样种子多重要吗?”阮清喝了茶水后,神志仿佛逐渐清明,看出阮玉成担心,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这个黄色的叫玉米,亩产千斤左右,如果种植得法,甚至可以两千斤以上。食用方法多样,是最重要作物之一,甚至连秸秆也是养牲口的好材料。”阮清取出玉米棒子,大致给阮玉成介绍。

阮玉成震惊了,这是什么概念?糜子亩产不到百斤,这玉米是它十到二十倍,普通民众一月口粮算四十五斤,一年口粮大约是五百多斤,一亩地玉米就可以养活三四人,太惊人了!

阮清看出了他的想法,又说,“这种食物口感比较粗糙,单一作物也不能满足人们追求口感的需要,所以我们不能只种玉米,而是多样化种植。但保留一点基数的玉米对于应对饥荒就有战略意义了。”

“嗯!是的!”阮玉成想想也就明白了,糜子虽然低产,但不少人习惯那个味道,还是可以少量种植的。就如糯米,低产,但价格贵些,年节时,人们还是喜欢拿它做些黏米糕点。需求,是市场的出发点。

“这叫红薯!是三大薯类之一。目前我们有了它就齐了三种薯类。正常栽培的红薯亩产可达五六千斤,高产栽培可达万斤以上,红薯主要含淀粉,含蛋白量很低,不如玉米的营养齐全,不能用来作主食,但它的淀粉用来加工副食品是极好的……”

阮玉成瞪大眼,脑子里阵阵回声‘五六千斤。。。万斤。。。’已经听不到阮清说的其他什么了。

天哪!五六千斤,什么概念?就是一亩地产量是十多人的年消耗,不要说什么蛋白低,就是这些日子,多少人饿的眼冒金星,连草根树皮都吃了,就是泥土也敢往肚子里吃,简直就差吃人了,你说这正经的食物可以饱腹、活命,还有什么好嫌弃的?

原想土豆、木薯亩产三千斤多斤就是很高的了,万没想到还用这样神奇的作物,如果是早些年得到这样的作物,一个村子种一亩地的红薯,还会饿死人吗?

阮玉成愣怔了良久,直到刘宝儿、李玉岷和其他几人端上午饭来才醒过神来。他大口灌了一杯水,总算是恢复了常态,他和李玉岷几人见面,高兴的招呼了后开始用餐。

餐后,几人找地方休息去了,李玉岷也和阮玉成交代了店铺里的大致情况,以及给村子里准备的年货,待几人回程时捎回去。他们这组人马得在过年后正月十五左右换班。

南津镇的食为天为总店,汇集其他四十多家分店的消息和账务,这里始终有人坐镇。食为天每日会另外准备两锅粥药,为当地乞丐无处乞讨做最后保障。

窦氏兄弟和李氏兄弟都是乞丐出身,和老虎村人一起接受训练,通过考核的人就可以参加分组,在各地食为天铺子或窦氏田庄了轮岗,对于老虎村制定的照顾乞丐的政策是心怀感激的!

他们都是有过同样悲惨的人生经历,游走在生死线上无数次。老虎村对他们伸出救援之手,改变了他们悲惨的境遇,这些孩子心怀感激,更想惠及其他可怜人。所以老虎村也敢用他们,给他们更多机会。

李玉岷是个稳重的孩子,今年十三岁,丝绸商户出身,少年时读过几年书,后逢家境突变,流落乞讨。在村里同龄的孩子里,很快就表现出对于计算的天分。

他使用算盘计算,从无差错,速度是他人数倍,这样说,同样核算账目,别人一本,他可能就是四五本。

精准,快速,使得他迅速脱颖而出,被调至南津镇坐镇食为天汇集账目及财务报表。

对于李玉岷简单的报告财务状况,以及缺补物品的清单,阮玉成自然是无异议的,他收起了清单,又和李玉岷讨论了年后各处店铺需要的物资以及山里出产调整方向,大致有了个方向,才结束话题。

午后,稍微休息一会儿,看阮清休息后精神尚可,阮玉成好奇了第三种作物的种子,那可是一百两呢!贵总是该有理由的吧?

“清儿,这个包里是。。。?”

最新小说: 皇上,咸鱼娘娘她不想出冷宫 农娇有福 春满京华 前世惨死!重生嫁傻王夺你江山 搬空侯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与闺穿 云烟红妆 妖孽王爷盛宠之萌妃闹翻天 妻主请饶命 天子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