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风送走了王培风先生后,他再次召集了数拨谋臣能士密谋了数日,遣散了各人领了各种任务四处散去。姬长风的心思渐渐落定了下来,他安坐于带湖城,等待各方消息。
果然,大约一个月以后,率先有人带兵来投的,正是华阳王麾下的虎将之一韩世达,他带了五千人马,力拒武陵侯孟国锋大军不力,后夺路而逃,但败兵如山倒,狼狈逃窜了几日后,他才发现无处可去,想来想去,他带了余部投靠了姬长风而来。
这当然让姬长风欣喜不已,也暗自对王培风之言有了期待。
果不其然,自韩将军之后,又陆续有各路人马来投,有华阳王麾下的,还有凌宁麾下的,因为守城兵败的,或是在外执行任务的,姬长风安排了不少的亲信诚挚的接待了来人,妥善安置了,但这些还都不是他要等待的那人。
直到又过了三个月后,华阳王世子凤骥羽和七员虎将携华阳军兵马七万来头投,姬长风欣喜若狂,亲自率部接待了这些人,摆下了接风洗尘宴席,为诸位将士洗尘。
开席前,姬长风特意着人设了祭台,摆上三色牺牲,果酒为奠,为魏阳城大火中死去的华阳王及其部下做了祭,世子凤骥羽不由触景生情,涕泪横流的跪地不起,嚎啕大哭起来。华阳王部下皆是涕泪俱下,哀恸不已。
姬长风在司仪唱礼声中,庄严的行了三叩九拜大礼后,陪着凤骥羽抹了几把眼泪,待其哭够了,亲手扶起他,为其整理衣冠,送于席上。众人皆是感动不已,皆是道其有情有义。
为何众人来投?魏阳城大火后,华阳王和凌宁失去踪影,华阳军好似失去了魂魄,惶惶不安起来,将士们士气低靡不振,相反,朝廷大军却因此士气高涨起来,原本多日攻城不下的拉锯战,现在因为这一变化,导致了很多人放弃了抵抗,华阳军不战而败落。
数位将领和凤骥羽见势不好,私下里讨论后,就一同放弃了原先的阵地,转而投奔姬长风来了。毕竟当初二军联盟军,华阳王和姬长风俱是领军的灵魂人物,唯有投于他的麾下,才能得以保全余下部分军力。
姬长风当然是乐见其成的,他再次感慨王先生的拆字卜算之术,这‘士’看来已经算是得到,这‘土’字怕也是不远的了。
宴席后,姬长风安置了‘士’们休息后,编队入组,合并成为了东南联军西集团军,仍是由原来的将领领军,由世子凤骥羽节制。
对此,姬长风并没有采纳谋士们建议,打乱来投的队伍,纳入东军,将领们明升暗降使用,最后达到完全掌控。但保留了其领兵自治权这一决定,也安抚了来投军队的将领,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领兵权,避免了抵抗情绪的发生,反倒是在来投军队间衍生出一种知遇之恩起来。
领兵是一种艺术,好似华阳王,虽然未见其怎么死死扣住权利不放,但其麾下不乏忠诚之士,哪怕是其子凤骥羽也不能窥其分毫。
而姬长风则是知人善用,礼遇三分,忠义三分,尤其后来收留了倾城公主后,闻风来投的文人武将更是不计其数,为情的、为义的、为忠勇,为仁义不一而足。这也是吸引凤骥羽等人来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