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苟成心怀愧疚,“林师父都是我连累了你…”
林正英摇摇头,“进去再说吧…”
师徒四人进了屋内,包扎伤口,休整一番。
林正英心神越发不宁,“文才…取占卜的“杯筊”来…”
筊杯或筊贝,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寻求神灵指示的工具。筊杯在远古民间传统中,世人认为可以与神灵沟通的工具。原用蚌壳投掷于地,视其俯仰情形,断其吉凶。后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壳状替代。名称有时会倒过来称之为“杯筊”,或作“杯珓”﹑“杯校”﹑“杯教”﹑“碑珓”﹑“珓杯”﹑“珓儿”。关于“杯珓”两字的字源,宋代学者程大昌推论:因蚌壳可如杯子般盛水,是为“杯”;珓的发音和“教”的发音类似,代表借用杯珓的仰俯来传达神佛的意志以教示人们,于是使用“珓”一字。
筊杯多用竹、木等材质做成,两个为一对,呈立体的新月形状,每一个称为一“支”,并分有正反面,平面部份称为“阳面”(也称正面)、隆起部份则称为“阴面”(也称反面)。近代有许多庙宇也采用了塑胶制的筊杯。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为原则,但也有特别制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间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须请示神明是否合意。
在中国庙宇、一般供奉神像和祖先的家庭,几乎都有一到数对筊杯,供上香膜拜之后,请神明指示的工具。这个动作称之为“掷筊”或问杯。临时需用之时,亦可以二枚相同之硬币代替。
1.禀明:执一对杯筊在香炉上绕三圈,跪在神明前,禀明自己姓名、生辰、住所及请示事项,一次一事。
2.掷筊(问杯):将筊杯合在掌心,并略为上抛掷出让它落地,观看正反的组合。
掷筊结果
圣筊(圣杯、允筊、允杯)
即二支筊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代表所请示祈求之事神明应允、可行。
笑筊(笑杯)
两支皆为正面(阳阳,即两面均为平面),代表陈述不清、无法裁示或明知机缘未至不足,何必有此一问;或所提问题自有主张、已有定数,何必多此一问;亦或神明主意未定,再请示。
哭筊(哭杯、盖筊、盖杯、没筊、没杯)
两支皆为反面(阴阴,即两面均为隆起),表示神明不应许所求之事,或者说神明生气了。
立筊
杯筊未倒下而呈立状,一般人掷筊多半对神明“有所求”,但若为“无所求”的信徒,有可能会掷出“立筊”。
“哦!”文才答应一声,取出两片筊杯递给林正英。
林正英来到神坛前,举手比划,念念有词,跟着从神坛上的水杯中蘸了一滴水,抹在自己的额头上。
张苟成心下大奇,他看向秋生,“那只杯子…”
秋生随口答应,“哦…那叫圣杯…”
张苟成更疑惑了,“我只听说过基督教有圣杯…”
秋生:“如果是问“圣杯”只要在神前上供盛水的容器都可以称为“圣杯”。杯主要用途是盛水…”
张苟成:“为什么供水?”
“这…”秋生答不上来了…
林正英回过身,“我们对诸神所作的供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水、花、燃香、涂香、食品、明灯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来源之清净及供养时的心清净。'供养之清净'是说不要在供养时生悭吝心或在供上贵重供品后又后悔。'供养来源清净'是指不可以是经由杀生、邪淫、妄语等不善业而换取的供品供养,神众又不能以由妄言有大神通等不正的方法吸引施主而得来之物品作供。清水是不须辛苦得取的东西,在世俗上而言又没有甚么贵重的价值,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供水时供者必定不会生悭吝后悔的心,也不须以各种不善方法而得取,所以清水就成为了最佳的供品之一种。水有八种功德,分别有八种表义,所以缘起亦十分吉祥:(一)清凉-表义戒德清净;(二)味甘-表义得享百味食;(三)性轻-表义身心壮健;(四)质软-表义意念柔顺;(五)清澈-表义意念清明;(六)无臭-表义障碍消除;(七)益喉-表义成就妙语;及(八)养胃-表义健康无病。供水之时,供一杯也可以,供七杯也可以。先在杯中放少许水才放坛上排列,然后才倒添至近满,这样做是因为供空杯之缘起不太吉祥,所以宜避免放空杯在供坛上。添水时不要满溢,亦不要太少,加至距杯缘一颗米之粗度为宜。杯与杯之间之距离勿过窄或过阔,亦以一颗米粗度之距为宜。在放下杯时,要恭敬轻轻放下,勿粗鲁地掷投。在添水时,要以双手持壸,似是对皇帝供茶那般恭敬。我们一般会在早上供水,傍晚把水倒去,把杯抹干另放。”
“哦…”张苟成三人恍然大悟。
林正英沉吟着叹了一口气,“接下来我要用茅山占法来测一下自己的运数…你们几个不要捣乱…”
“知道了师父…”秋生三人异口同声。林正英坐在蒲团前,对着神坛拜了几拜,口中念念有词,随手抛出筊贝。
两片东西跳了一下,落出个阴筊。
林正英脸色多了点阴沉,他起身点燃桌上的檀香插入香炉,跟着双掌和十,低声默念,“祖师爷包邮…”
祖师爷的神位一动不动。
林正英小心翼翼地捡起地上的筊贝,再次抛出,这次一只筊贝落下个阴筊,另一只筊贝蹦蹦跳跳落进了神坛下面。
林正英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张苟成察觉到不妙,“怎么回事?!”
秋生低声答道:“这是没筊…代表祖师爷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