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言为定,一小时后咱们火车站见!”
听了法联会开出的优厚条件之后,李信几乎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要知道李家当年虽然是靠运输业起家,但很快就在攒下第一桶金之后搭上了“实业强国”的浪潮,同时向面粉业和印染业进军,于是才有了久大和万聚两大商号。
久大主营面粉加工,别看这个行业听上去好像不起眼,但在民国时期可是当之无愧的最大产业。
说起来这还是因为国内连年的内战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那些欧洲国家被迫从原来的面粉出口国转变为了进口国,于是国内的面粉就开始翻着番地接连看涨,而不少看到这一商机的商人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时代的浪潮之中。
其中最为大胆也是获益最多的就当属祖籍无锡的荣氏兄弟了,竟一口气在上海开了十多家面粉厂,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还赢得了面粉大王的称号!
相比之下,当时身为李家家主的李老太爷则谨慎了许多,只用久大的名号开了五家面粉厂,剩下的钱则都拿去开了三间大规模的印染坊。
尽管没有为李家赢得什么面粉大王,印染大王之类的称号,却也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让李家一跃成为了上海滩的商界新贵。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时间来到民国二十一年的时候,淞沪抗战爆发了,尽管这场战争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却对上海的实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老太爷便萌生了想要把工厂搬到租界去的想法,但却遭到了租界当局的无情拒绝。
可即便如此,李老太爷却还是力排众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自家的那几个工厂进行搬迁,包括李秉堂在内的其他人对此都很是不理解,只有时年刚刚二十出头的李蓉表示赞成。
同年四月,工厂搬迁的计划才刚刚启动,李老太爷便一病不起,驾鹤西去了。
然而在他临终之前,却并没有把下一任的家主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秉堂,而是直接传给了李蓉,并嘱咐她一定要把搬迁的计划继续进行下去。
在那之后,尽管李蓉也想尽办法想要把工厂搬进租界,但也始终都没能如愿。
可即便如此,李蓉也没有辜负李老太爷的临终嘱托,顶着各方巨大的压力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全部工厂的搬迁!
尽管对于这个决定,李家的那些掌柜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微词,但表面上却也都十分默契地没有表露出来,直到五年以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才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想法。
战争爆发以后,上海也随即沦陷,在战争的残酷蹂躏之下,上海的实业基本上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就连此前被称为面粉大王、纺纱大王的荣氏兄弟的企业也都遭到重创。
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幸存下来的厂房、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日本人“军管”了。
留居上海的弟弟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而就在今年二月,更是郁积成疾,撒手离世。至于哥哥荣德生,虽然跟随国民政府远走重庆,并在那里重新建厂,却也无法重塑往日的辉煌了。
再看李家的工厂,竟然奇迹般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而直到这时,人们才后知后觉地注意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荣家兄弟把所有的工厂都建在闸北,李家则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成本,把所有的工厂都搬到了沪西和南郊,而闸北正是中日双方交战最为激烈的区域,造成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对李信而言,能够把李家的工厂开进法租界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爷爷和姐姐的心愿,这才满口答应了下来。
“你醒啦?”挂断电话之后,李信便似笑非笑地对沙发上正一脸询问地看着自己的陆颖心说道。
“什……什么醒不醒的?我根本就没有睡好不好?”
李信也不跟着争辩,“好吧!那你先下去叫茂财备车!”
“备车?去哪啊?”
“我刚刚在电话里不是说了吗?上海火车站啊!”
“……哦,好!我这就去。”
说完便立刻站起身来,但却没有第一时间离开小书房,而是红着脸将身上的那件外套挂在了门口的衣架上,然后才走了出去。
李信则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才抓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喂?伯仁吗?叫何孟义立刻带人到火车站来见我!另外传我的话,不许他们开处里的车,并且所有人一律都要身着便装,听明白了吗?”
挂断电话之后,李信便再次拿起电话听筒,拨通了另一个电话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