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过后,一行稍事休整,便又重新上路。
侍卫们一边心有余悸,一边又好奇,方才能号令群狼的白衣公子是谁。
依之前的情形来看,雪烛姑娘与那位白衣公子应是相识的。
可瞧白衣公子待雪烛姑娘的态度,冷淡又疏离,甚至可以说不屑一顾。
想来,两人之间一定是有什么恩怨过节。
要说恩怨过节,怕是寒宵城中大多数人,都与雪烛姑娘有仇。
血海深仇。
当年,确切的说应该是五年前,雪烛姑娘的父亲威远将军叶天钧,勾结青芒草原上的蛮族,纵蛮人潜入寒宵城,肆意屠戮城中百姓,不仅杀人还放火。
在那场无妄之灾中,有太多人失去了自己的至亲与至爱,也失去了家园,心里怎么可能不恨不怨。
雪烛姑娘身为亲手炮制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之女,很难不被迁怒。
若换做是他们,必定这辈子都不敢再回来这个地方。
雪烛姑娘实在勇气可嘉,但也是别无选择,迫不得已。
谁叫陛下偏偏就把慎王殿下,流放到寒宵城呢?雪烛姑娘作为慎王殿下的仆从,自然是慎王去哪儿,她就要跟到哪儿了。
如此一想,雪烛姑娘也是真够可怜的,人好,非常好,可命却不好。
马车外,侍卫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命特别不好的叶雪烛和方才那位神仙似的白衣公子。
马车内,透过车窗目睹了一切的兴来,也对那白衣公子的身份十分好奇。
可瞧雪烛姑娘自回来后,就默不作声地坐在那里,抱着桑柘木弓出神,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他也不好问什么。
况且,他们殿下都还没问呢,他哪敢多嘴。
“雪烛。”软榻上也一直沉默不语的楚宥,终于开了口,“刚刚那个人是顾公子吧?”
叶雪烛回神,微微点头,“是他。”
“当年头一回见顾公子,我便觉得顾公子定非池中之物,如今再看,我的眼光的确不错。”楚宥唇角微扬,看起来颇为欣慰,“顾公子果然成了名满天下的神医。”
寒宵城?顾公子?神医?
坐在门边的兴来,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方才那位身穿白衣,神仙似的公子,竟然就是传说中的顾寒时顾神医!
说到这位顾神医,整个大夏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前年的时候,青芒草原上曾爆发过一场很严重的鼠疫,人畜死伤无数。
疫病蔓延迅速,殃及了大夏边境不少城镇。
多亏了顾神医妙手回春,及时研制出治疗鼠疫的药剂。
否则,整个幽州,乃至相邻数个州郡的百姓,怕是都要深受其害。
而真正令顾神医闻名天下的,并不是平息了这场发生在边境之地的鼠疫。
去年春夏之交,岭南一代疠气横行,祸及五州十八个郡县。
疠疫不同于一般的疫病,一旦染病,发病急骤,甚至有轻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的说法。
当时朝廷调派了七位精干的太医奔赴岭南,与当地名医一同研究治疗疠疫的对策,却进展缓慢。
其中还有两位太医,不幸染病殉职。
顾神医虽身在边关,却心系天下,托人快马加鞭南下献计又献药,才驯服了肆虐的疠疫。
陛下听说此事以后,对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卓绝医术的顾神医赞赏有加,诚邀顾神医入太医院任职,为皇室为朝廷所用,却被顾神医婉拒,说是恩师余陌尘与温王殿下曾有约定,一定会倾尽所学,医治好温王世子所患顽疾。
虽然恩师与温王殿下皆已不在,但作为徒弟,他有责任替师父继续履行诺言,留在寒宵城温王府,护世子殿下康宁。
陛下不愿强人所难,却实在爱惜顾神医的才能,也与顾神医做了个约定。
约定若来日顾神医肯了,随时都可入太医院为医官。
这史无前例的巨大恩典,令多少医者羡慕嫉妒,却恨不起来,只由衷的佩服。
顾神医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平息疠疫的事情传开以后,有不少身患恶疾或是疑难杂症的病人,不远千里来到寒宵城求医。
顾神医仁心仁术,无论贫富贵贱,皆一视同仁,从不拒收病患。
且顾神医看病,就只收取药费,不收诊金。
遇上身份显贵,出手大方,一定要重金酬谢的病人,顾神医只叫将酬金尽数捐给城中的慈幼局,行善积德。
像这般才干超群又品德高尚的人,可比那些风流才子,多情剑客更值得敬仰。
兴来难掩兴奋地搓着手,心道:也不知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顾神医,若是还能见着就好了。
像那样神仙似的人物,感觉多看上几眼,就能福寿安康,长命百岁。
“他……他很好。”半晌,叶雪烛才开口应了楚宥的话。
那个人长得好,性情好,医术也好,心肠更好。
唯一不好的是,那个人不会再对她好了。
叶雪烛垂下眼,任睫毛纤密,也遮不住她眼底的失落。
她拾起一旁的软帕,又埋头擦起怀中的桑柘木弓。
“雪烛。”楚宥向前探身,伸手按住叶雪烛抖得厉害,几乎握不住软帕的手,“你的手这两年才养好些,往后这弓还是不要再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