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轩他们是十点多到的张家。
张家七八口人站在门里面夹道欢迎,许文轩推了推眼镜,都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打招呼,门口乱糟糟的,张重站出来给两边相互介绍了一遍,他们才簇拥着许家三口人进了客厅。
在客厅围着茶几聊了一会儿,各自开始分工。
胡慧芳带着曹瑞霞还有许雨涵她们几个女眷开始参观整个房子,剩下张行军他们几个男人留在客厅聊天。
芃芃自然是屁颠屁颠跟着许雨涵她们上了楼。
张行军平时就不是特别善谈的人,加上他也不了解人家大学教授喜欢聊什么,就一个劲地招呼喝茶吃点心。
许文轩笑道,“老哥你不要这么客气,我也不是什么客气的人。我听张重说你是做生意的?”
“就是些小本买卖,算不上生意。”
“小本买卖也是买卖,我那会儿上中学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开个店,每天过着自己的小生活,后来发现这买卖不容易做,就放弃了,也算是一种遗憾吧。”
张行军笑道,“那你跟我正好相反,我上高中的那会儿天天想着做科学家,研究学问,后来考大学也没考上,就弄了个小店糊口。”
说着他又把话题转向胡广权,“我这舅兄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好,还考上了大学,不过可惜后来没去上。”
江阳这边的口语中,舅兄是指妻子的兄长。
胡广权笑哈哈地说道,“那都多少年的事情了,再说我当上就考上个大专学校,算什么学习好。”
其实他这是谦虚了,八十年代的大专生还是非常有含金量的,那时候教育水平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国家招生人数少,大专生的排名也是在前列。
胡慧芳现在是个中学老师,但是那时候读的也是中师。
中师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是初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就读的。
胡慧芳上的时候,中专刚刚开放对初中部招生,名额很少,只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上。
在某一段时间里,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
这是时代的特性,有好处也有弊处。
很多以前的中专,现在也升级成了学院或者大学。
许文轩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所以比较了解,他感慨道,“时代不同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一个班九十多人,大学和大专加起来只考取了六个人,就这个成绩在当时来看已经很傲人了。现在考个普通本科,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上。”
或许考上了六个人真的挺厉害了,所以许文轩到现在都记得这个数字。
张重想起来自己考大学的那会儿,他的高中还是市内出名的高中,一个班六十人考上了四十个一本也就算挺好的了。
上次听母亲说,现在他们高中一本率稳定在百分九十以上。
这也就过了十年的时间,大学也是越来越容易上了。
“其实之前读张重的《平凡世界》的时候,就让我想起来那个时候的生活,我当时就在想,张重才多大年纪啊,怎么能了解我们那个时候的生活,不过现在一看,他应该是受到你们这些长辈的影响。我记得那个时候……”
一聊到中学生活,三个长辈的话匣子就完全打开了。
张重之前的担心也算是消除了。
士农工商,他们正好占了三个,不过却因为年纪相仿都有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