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房公带了点岭南的土产。”
秦琅笑着走进房玄龄的公房,房中陈设与秦琅那边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两面摆满书的书架。
“这季节也没有荔枝了吧?”房玄龄抬头,笑着对秦琅说道,一边说一边放下手头的笔,站起身来,走到门口迎接。
“几方砚台,近年广州端溪砚台做的还算可以,便带了些回来。”
文人好笔墨纸砚,称之为文房四宝。
“徽州纸,端州砚,这可是近几年新兴的好东西啊,始皇帝平百越,于端溪一带置四会县,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新置高要县。西晋端溪属苍梧郡,东晋属南海郡。
隋开皇九年,省高要县为郡,置端州,领高要等五县。大业三年改州为郡,改端州为信安郡。
武德五年,复为端州。去年,卫公奏报朝廷,省并端、新、冈三州入广州。端溪之砚,也全是卫公南下岭南之后,大力招商引资,招募工匠,扶持资金,帮助推销才兴起来的。”
房玄龄记性极好,拿着一方端砚,却能对着端溪历史和端砚来历说的一清二楚,侃侃而谈。
“房公日理万机,仍然还有这么好记性,真是了得啊。”
房玄龄引秦琅在炉子前坐下,为他泡茶。
秦琅把刚写好的那封奏章拿给房玄龄看,老房看完,默不作声。
“我承蒙圣人厚爱,接李、裴二老的班,做东宫太子詹事,只是我也年轻,没什么经验,加之这几年也常在外跑,并没能肩负起陛下的重托,深感失职。如今太子血气方刚,越是需要有良师益友正确引导,房公为陛下左膀右臂,更是百官之首,朝中德高望重,才德兼备,所以我才斗胆希望请房公来接下这副重担。”
“房公不要急着拒绝,太子为储君十年,还是做的很好的,才能德行都有目共睹,虽有瑕疵,可瑕不掩瑜。房公多操些心,将来太子也不会辜负房公的。历城房家与秦家本来就是几百年的同城邻居,通家之好。如今又都同殿为臣,我这也是存了些许私心,房秦共同辅佐太子殿下,将来两个家族也能更加辉煌。”
房玄龄打量着秦琅,看着他那诚恳的话语,却也早听出了话外之意。
他将那奏章放下。
“我如今为尚书左仆射之职,尚书省诸务繁杂,是朝中庶务最多最繁重的衙门,我一天都恨不得能有两天,每天睡眠不敢超过三个时辰,依然还经常焦头烂额,手忙脚乱。一个差事都干不好,哪里还能又再兼他职。”
“况且,卫公做太子詹事也有多年,其成绩那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今你也回京了,这差事还是当由你来担着。”
不出意料,房玄龄并没有因为秦琅的这么一两句话,就改变自己的想法,对于秦琅伸出的橄榄枝,并没有接下。
接下来,秦琅试图再多聊几句,可房玄龄却已经不肯接话,总是左顾而言他,无奈,秦琅也只好起身告辞。
出门后,秦琅的眉头不由的更加紧皱了几分。
“三郎。”
中书侍郎马周的公房门口,马周出来叫住他,“三郎想什么?”
“一时走神。”
马周拉着秦琅进屋烤火,秦琅看马周脸色不太好,“最近消渴症有好点没?”
“用你那个石榴皮做茶的方子,喝了后倒是好像好点,起夜倒是少了,口干也没那么厉害,可就是容易疲倦。”马周笑了笑,“御医也没有什么法子,也懒得去想了,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了。”
“你啊,这消渴症光靠点偏方是没用的,重点还是得少操劳,尤其是不能熬夜,心思不能过重。再者饮食还是得注意,把酒戒了,少吃油腻的,吃清淡一些,尤其是不要吃甜食。还得加强锻炼,每天最好是能够多散散步,一天走个三五次,最好是能走个两三万步。”
马周的糖尿病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各种并发症也比较明显,甚至都已经开始影响到他的眼睛和肾、脚等。
“让我戒酒,那岂不是要我命。至于说每天走两三万步,还真没这时间,你看我现在每天忙的昏天暗地的。”
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次官,这不仅是皇帝的御用笔杆子,而且也是朝廷决策中枢的重要一员,马周可是入政事堂的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