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拓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天为封,祭祀地为禅。
学士、秘书少监颜师古摇头晃脑,请求封禅。
据说封禅大典,秦始皇时本就是一群齐儒唆使着秦始皇弄的,原本祭祀泰山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仪式,可他们却搞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盛大典礼,弄的还是君权神授的那套儒家观点。
李世民脸上通红,心里高兴的不得了。
不过做为皇帝,封禅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情也得悠着点,不能太过主动,否则容易被喷。
李世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御榻上站起,负手而立,笑道,“封禅之事,不自取功绩,归之于天。譬如玄龄怀良等功臣,虽有益于国,却能自谦让归之于朕,岂似不言而欲自取也,若向泰山,功归于天,有似于此。”
表面推推让让,我不是要去泰山向天邀功,为我贴金,只是要把这天下大安的功绩归于上天而已。
魏征听到这话,立马出列。
李世民心头一紧。
只听魏征高声道,“朝中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臣意不然。”
“若天下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魏征雄纠纠气昂昂,直面皇帝,一副战天斗地的模样,“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地,然后就觉得尽示其恭敬乎?”
李世民心里那个卧槽啊。
本来我只是表面客套一下,毕竟这种事情总也要来个三请三辞才好看嘛。百姓小民请客,也知道要推辞几下才显客气。
你魏征难道看不出来,为何非要这般阻挠?
还什么秦始皇封禅,汉文帝不封,汉武帝不也封了吗?汉武帝封禅,史书上不就比文帝名声大的多吗?
这下谦恭也装不下去了。
李世民恼怒的坐回御榻,盯着魏征,高声道,“隋末分离,群凶竞逐。是我提三尺剑,数年之间,正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也。”
“又突厥强梁,世为纷更,如今却袭我衣冠,为我臣吏。殊方异类,辐辏鸿鼐,朕文教所来也!”
“突厥败亡,吐谷浑灭,君臣为俘,安养之情,同于赤子,是朕仁爱之道也!”
“还有林邑贡能言之鸟,新罗献女乐,拂菻贡能驭马之犬,倭国献侏儒,悯其离本,皆令返国,是朕敦本也。”
“酬功录效,必依赏格。惩恶罚罪,必据刑书。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是朕崇信也。”
“非朕苟自矜伐,欲明圣人之教不徒然也,比年谷稼频登,疾疚不作,诚宜展礼名山,以谢天地!”
李世民恼了,也顾不得矜持脸面一说,直接站出来给自己历数武功、文教、仁爱、敦本、崇信,王婆卖瓜,好一通自夸。
最后可能觉得夸的有些过头了,才加了一句我这些不是自夸啊,只是为了弘扬圣人之道。就好比做了好事之后到处宣扬,然后说我这是不是为了自己名声,只是弘扬正气而已一样一样的。
反正李世民亲自下场,告诉颜师古等一众曾经的秦王府学士们,要这样夸奖朕才对。
封禅也是为了弘扬礼乐之制,正三雍之典,绝不是为了我李世民个人名声,不是想扬名万世,以耀祖宗的。
当然,我李世民是绝对够资格封禅的,你看我自武德九年六月摄政,八月登基,到现在不到五年时间,政通人和、天下大治。曾经凌驾于中原之上的突厥,如今可汗特勤等贵族都已经跑到长安来做我的臣子,穿上了我汉家的衣冠,还有那反复无常的吐谷浑,如今其可汗伏允的首级都已经做成了黄金酒具,摆在大唐太庙里展览呢。
我李世民哪里不够格?
魏征也立即不客气的反驳。
“陛下登天子大宝不过四年有余,前几年还在受外敌袭扰,天灾荼毒,这两年才算是政通人和,百姓刚过了两天安稳日子,陛下不想着继续修养生息,却就想着要好大喜功搞这种面子工程,实在是太膨胀了!”
面对魏征这种毫不客气的反驳,李世民很气。
“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
魏征站在殿中,傲然不惧,“高!”
“那德未厚?”
魏征又道,“厚!”
李世民压着怒气,“中国未安乎?”
“安矣!”
“那是四夷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