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开春,绿树上生出了新芽。
刘舟一案,令李世民震惊了许久。
其实这一次,更多只是李世民的一次泄愤罢了。
他比任何人清楚,刘舟这样的人多如牛毛,固然贵为天子,他可以揪出一个刘舟,可是……如何才能揪住一百个一千个刘舟呢?
说到底,还是人才选拔的问题,现在他算是完全看明白了,这些被人推举上来的大臣,十之八九,对于民间疾苦,根本一无所知。
这无疑令他对科举又多了几分期待,只是……唯一让人疑虑的是……科举上来的大臣,就能理解民间疾苦吗?
这一点,李世民自也是不敢完全确信。
只是在他看来,改变总比一直的一潭死水的要好。
此次会试,天下人都承载了极大的期望。
一旦高中的人,便算是真正的栋梁之才,自此之后入朝为官了。
各道的举人,在长安已经呆了足足一个冬天。
京中的很多客栈已经住了许多来参加考试的举人。
能中举人的人,无一不是天下的英才,因此这些人到达长安之后,很快便有许多人来拜访,一些世族,一旦看上了哪个举人,认为此人极有希望,那么便少不得先行打一些交道。
一时之间,长安城文气也鼎盛起来,或许是因为受科举的影响,附庸风雅者倒是不少。
开考在即。
二皮沟大学堂里,教研组进行了最后一次一对一的模拟考试。
所谓的一对一,就是教研组的先生们进行分工之后,将举人们聚集起来,进行交叉考试,考过之后,品鉴文章,指摘出可能出现纰漏的地方,当然……这种出题……是根据不同考生的短板来对症下药的。每一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弱项,教研组则进行分析,分析之后再进行出题,出题之后在一遍遍无休止的使其改正。
这种玩法,其实和后世的奥林匹克竞赛的模式差不多了。
能考中举人的,都是二皮沟最顶尖的生员,而这些举人,相当于编入的乃是奥赛班,进行特殊的培训。
而这几个月的突击培训,便连一向用功刻苦的邓健,都觉得有些吃不消,满脑子都是各种考卷,一遍遍进行修正,令他有些虚脱。
好在即将开考,学堂里决定给他们一日的假期,只是这假期,却是不允许出学堂的,只是在学堂里修葺一日罢了。
到了开考的这一天,外头便有数十辆最新的四轮马车停住。
邓健等人起了个大早,而后先行一起去拜见陈正泰。
在这么特殊的一天,陈正泰也是早就起来等着了。
他接受了他们的师礼,而后站起来,便鼓励他们道:“今日便是会试,陛下对此格外的看重,还望你们能够好好发挥。”
邓健等人便又恭谨地行礼道:“谨遵教诲。”
陈正泰随即微笑:“将来做了官,既是我的门生故吏,就一定要奉公守法,以苍生为己任。”
邓健等人又道:“谨遵教诲。”
“好啦,出发吧。”陈正泰挥挥手。
邓健等人显得凝重,这……是真正改变自己人生的一次机会了,若成功,则真正成为朝廷的栋梁,可若是失败,便需三年之后再战。
三年……三年之后还有三年,可人生有几个三年呢?
他们拜别陈正泰的时候,有人不禁眼眶微红。
尤其是那邓健,竟觉得有些恍惚,想当初,自己不过是一个贫民的子弟,若不是跟随父亲躲避饥荒,也不会机缘巧合的来到这二皮沟。
对于邓健而言,二皮沟虽不是自己的家乡,可他早已将这里当做是自己的家了。
在这里,他安身立命,他开始读书,他入学,他渐渐的开始崭露头角,人生的起起伏伏,都在这里度过。
正因为尝过生活的艰难,他才对于自己的今日,格外的倍感珍惜,而自己能有今日,一切都是拜师尊所赐。
这既是活命之恩,也是再造之恩,除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外,还有什么可以相比呢?
出了学堂,他第一次坐上了四轮马车,平日都在学堂,虽也看报纸,报纸里有关于四轮马车的小广告,邓健……也只是看过而已,现在亲自乘坐,却觉得这里的座椅太软了。
是啊,平日习惯了跪坐,或者坐在硬物上,突然坐着太软的东西,反而有些不适。
众人浩浩荡荡到了贡院,列队入场。
今次的考官还是虞世南。
虞世南乃是天下知名的大学士,又有几次科举的经验,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考生们纷纷入席,天下十道的举人,有六百多人,他们个个春风得意,只是当见着学堂的这些举人之后,个个露出了怪异之色。
有人不禁莞尔,他们是久仰二皮沟的大名,只是二皮沟的举人和其他举人不同,他们每日将自己关在学堂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不和人交涉,虽是不少举人来了长安许多日子,可二皮沟的这些举人,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众人起初对于这些二皮沟的举人,还略有一些好奇,毕竟如雷贯耳,现在看了,便觉得有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随即便收起心神,各自进入了考棚。
邓健依旧还是老样子,他心情很平静,这样的考试,他一生中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
他气定神闲,直到举了牌子,邓健抬头一看考题,面上便轻松起来。
考试对于考生而言,是一种折磨。
可对于考官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就比如虞世南,上一次出了一个怪题,他自己起初还自鸣得意,觉得此题很难,一定能将天下的读书人难倒。
可谁晓得,那二皮沟大学堂简直就是乌泱泱的高中,这令虞世南很是灰心丧气了一阵子,因而这一次,他决定加大难度。
至于今日的考题……竟是‘子见南子’。
此题一出,考棚里顿时听到许多人倒吸凉气的细碎声音。
显然……举人们被这题给难倒了。
这题比上次的题更缺德啊。
上次还只是挖个坑而已,而这题,不但坑都给你挖好了,连埋你的土都预备好了。
子见南子,其实出自于《论语·雍也》中一段话的开头。
表面上是四个字,实际上……却暗藏了一桩千古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