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玄幻奇幻 > 带着词典穿越的我拯救世界 > 第187章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第187章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1 / 2)

不过真当他就没有办法吗?

联想到儒家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一个儒家的一个现状。

春秋战国,国家众多,势力分割。

随之而来的就是诸子百家,百家学说,纷争天下,各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游说诸国,希望君王奉行他们的学说理念。

一直以来,争斗最凶的从来不是什么帝王更迭,改朝换代,而是学术。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

大秦一统,法家气盛。

大汉横立,独尊儒术。

经历大汉四百载,天下儒学盛行,儒道大尊,奠定孔圣之名。

当年的百家学说,大多黯淡。

可这样就结束了吗?

道家学说在汉朝初期衍生的黄老之学,魏晋时期的玄学,这些都无时无刻诉说着这场学术之争尚未结束。

而且儒家虽然地位稳固,但也常有推陈出新。

唐代经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这些都是后世一直争论的东西。

“既然圣人诚心邀请,那我再推脱也不好。”

清灵圣人点了点头,“出题吧!”

“圣人以为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那个更正确?”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这是极早时期的儒学思想,也是历朝历代都有争论的事情。

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天理”主要是指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人伦”、“圣言”、“事故”则是天理的阐发应用。

先明白道理,然后再去行动。。

宋代的朱熹便是极力坚持这一点,而朱熹在文道上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说,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对于后来的三朝都有极深的影响。

知行合一,明代的王阳明心学中一大重要观点。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究竟是知先行后,还是知行合一,这个问题可是至今都没有结果。

就好比我们学习,我们总是先学到知识,然后再去解题。

这样自然没有错,但如果先知后行理解为先立下目标,然后再去行动呢?

很多人立下flag,但是并不会去做到,这种事情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个时候知行合一就相对更加正确了。

当然这些话题有些远了,毕竟自己也是脑子晕晕的。

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在《礼记·大学》中也没有后续的解释,“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

齐柒七看着眼前的清灵圣人,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位圣人究竟有什么高见,毕竟是一位圣人,怎么说也不至于没有一点见解。

清灵圣人此刻眉头紧锁,不断的思考这这两个词。

良久,清灵圣人缓缓的将眉头舒展。

“你的问题,老夫无解,格物致知无错,知行合一也无错,难以取舍。

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知行合一,这短短四个字中都蕴含着大智慧,若是给我十年时间,应该会有所收获,但是现在,我无解。”

无解,也就是不知,只不过现在的清灵圣人不想提这个词。

“既然如此,那还请清灵圣人将竹墨砚玺和通关凭证交给我吧!”

齐柒七没想到之前和自己较劲的清灵圣人此刻竟然如此坦荡的承认了自己不知道,不过这并不妨碍齐柒七接收竹墨砚玺。

“可以。”

清灵圣人点了点头,手指点在山壁上,一方砚玺就从山壁中飞出,落在齐柒七手中。

“凭借此物,到了石谷中央,自动开启传承。”

这位清灵圣人的意识化身并没有意识到竹墨砚玺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守着清灵圣人曾经定下的规矩,所以齐柒七用正当手段让他心服口服之后,他就直接将竹墨砚玺交给了齐柒七,没有再拖泥带水。

其实这也是清灵圣人设下的一个圈套。

通过火石试炼之地考核就相当于是要拥有超越清灵圣人的文道造诣,一般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就算是换了一位圣人来,也不能说绝对。

如今的清灵圣人拥有更多的阅历,有了更多的感悟,境界更进一步,如今的他面对曾今的自己,才有可能通过考核,毕竟过了这么多年,清灵圣人怎么说都应该比两千年前的自己更厉害才对。

最新小说: 完美世界 圣祖I 反面星际大陆 毕竟成神 斗破苍穹之冰帝海波东 何为凡者 无尽丹田 造化图 镜面管理局 龙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