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以臣愚见,应该是有人想挑起四皇子和五皇子对皇上的不满,再起异心。此外,此事波及到燕家和明家,必然会在朝野掀起暗流,让朝臣们忌惮惶恐。”
“就这些?”
“是,皇上明鉴,皇上仁德宽恕了几位谋逆的皇子,只是此辈贼心不死,不思悔改,心中仍然有异心。即便没有此事,他们也不会安闲肯放弃,身在皇陵,几位皇子和部下朝臣们都有联系。七皇子一直就和支持他的燕家没有断绝过往来,自以为隐秘而已。如今此事必定引起几位皇子的猜疑,让他们和朝中的官员有所动作。”
“你以为,该如何处理?”
“臣,恭请圣裁。”
“宁邦,朕不知道你何时也学会了岳父的这句话,朕曾经对他说过,不想听他说此类的话,朕今日再对你重复一次,你要谨记。”
“臣遵旨,请皇上恕罪,臣愚见莫如就让他们有所动作也好,可以清除此后患,以免酿成大祸。”
“朕赦免了他们的罪责,乃是看在同是先帝皇家血脉,看在父皇尸骨未寒。不想此辈不思悔改,后宫又出了这些事儿,宁邦,这后宫的事情到底是谁在背后谋划,目的何在?”
“臣不知,皇宫的事情臣不是很清楚,此事或许不是坏事。”
康源邦低头,燕太妃和明太妃的死因他是清楚的,他不清楚的,是谁在背后做出这些事情,在谋划什么。
他深深低头,脸上平静无波心中却是浪潮翻涌,他在怀疑这些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面前这位令他看不透的皇上,若是那样的话,他该再小心谨慎些,再低调些,令奚家再多多收敛才是。
若这些事情,都是眼前这位皇上所暗中谋划搞出来的,他该关心的不是那些太妃们的死,皇子们的下场,而是整个奚家的未来。
寒意深深在康源邦的心底涌起,敬畏忌惮之心,令他低头不敢去看轩辕琰的脸色和眼睛,更不敢多问什么。
“你在忌惮什么?”
轩辕琰问了一句,他能感觉到康源邦有话没有说出来或者是不敢说,康源邦态度恭谨敬畏,却是带着隐隐的疏离。
“臣在想,那幕后策划此事的人,必定不凡,能策划出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二鸟不足以媲美。此事,不仅令后宫生变,皇子们为此异动,朝臣们暴露他们的心意,更可以将这些事激发变大,尽早掌控清理,以安朝野。”
“你是在怀疑这些事情是朕在暗中谋划的吗?”
“噗通……”
听了轩辕琰的这话,康源邦双膝重重落地跪在轩辕琰的脚边:“臣不敢,请皇上明鉴。”
轩辕琰盯住康源邦久久没有说话,康源邦如此怀疑也是正常,毕竟多年来他也曾谋划过许多事情,赵钱等人又是先帝所遗留给他,在后宫暗中谋划这些事情,铲除后宫势力,借此激怒几位皇子,利用此事让外戚们铤而走险,从而彻底清理朝野和后宫。
这样做的利益极大,成功后那些皇子们再次谋逆乃是不赦之罪,他再斩杀几位御弟,不仅不会被人诟病,反而会说那几位皇子罔顾君恩,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过该杀。
朝堂之上,借机清理了外戚,收回权力在手,再任用一批新的官员,从此朝政大权,就可以牢牢地掌握在轩辕琰的手中。
一番血腥之后,朝野动荡杀戮过后,他的皇位就可以坐的更稳,更牢固。
“在你的心中,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实话,朕不要听到虚伪的谄媚之言,朕命你实话实说,免你的罪。”
“抬起头来看着朕说。”
康源邦缓缓抬头,他微微垂着眼睑,忽然他抬头直视轩辕琰的眼睛:“皇上命臣说,臣不敢有半句虚言,满朝文武,诸位皇子,唯一令臣看不透的人,就是皇上。”
康源邦说完这句话,他深深俯身跪拜在轩辕琰的脚下再没有多言,一句话就足矣。
睿智心机深沉如皇上,如何会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看不透!”
轩辕琰重重地说了一句,目光落在远处,这里还余留着太多宫擎天生活过的痕迹,每每让他想起那位令他有太多愧疚的父皇。
“在你心中,父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先帝恢宏大度,睿智无双,知人善任,多谋善断,魄力和机谋,令臣拜服。”
“朕不及父皇远矣!”
轩辕琰轻轻说了一句。
“臣知罪,请皇上赐罚。”
“看不透,岳父也是如此的想法吗?”
“是,臣的父亲也曾经对臣说过,唯一令他有看不透感觉的,唯有皇上。”
“既然如此,奚家为何要为何选择朕?轩辕显才是你们最好的选择,你们奚家曾经有过很多机会可以除掉朕,让朕永远消失,不必将朕推到这个位置上。”
“砰砰……”
康源邦重重磕头在地:“皇上,奚家对皇上忠心耿耿,绝不敢有如此大逆不道的念头,请皇上明鉴。”
“朕知道,若非如此,朕该没有今日,更坐不上这个位置。”
轩辕琰叹息,低头伸手将康源邦搀扶起来:“宁邦,那些不是朕做的,既然岳父选择了朕,奚家选择了朕,朕必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父皇在天之灵在看着朕,你们在做朕在看。同样,朕在做你们在看,父皇和岳父三十余年的君臣,不曾相负,朕不知道能否也和宁邦你如此。宁邦,愿意将你,将奚家交给朕吗?”
康源邦再度跪了下去:“奚家是皇上的臣子,请皇上吩咐,臣万死不辞。”
他在心中苦笑,无论眼前这位皇上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帝王,奚家和他都再也没有退路,即便是奚家想退,也要看这位皇上是否允许。
除非是奚家意欲和皇上对抗,意欲谋反,否则就只能听凭皇上的旨意处置。
轩辕琰沉默片刻:“燕太妃和明太妃的事情,交给你去处理,燕家和明家的事情,还有四皇子和五皇子,朕都交给你了。”
“皇上……,臣遵旨。”
康源邦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出来,躬身受命。
告退从御书房走了出来,康源邦久久矗立在寒风之中,将如此大事全部交给他,那位皇上是逼他表态,逼迫奚家表态,在朝臣们面前表态绝对站在皇上那边,为皇上效忠。
“父亲,你想急流勇退,恐怕皇上不会恩准呢!”
风卷起冰渣和雪片,寒透骨髓的寒,康源邦脸色极冷,或者这些人都倒下后,下一个该倒下的,就是他!
都察院御史台,正二品。
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东陵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衙门。
都察院维护统治正常秩序,保障朝政国家平稳运转,东陵国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
最高官职为御史台,下设左、右都御使,左、右副都御使,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
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
都察院下设机构众多,官员众多,职权庞杂而重大,因此历代选择都察院御史台人选,选授和督察是甚为严格。
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移咨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