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白彦秋已经布置好的宿舍,几人“群策群力”,商量着还要添置什么装备。
若非时间已过宿舍关门时间(事实上已经过了),她们是不肯离去的。
待女人们一走,张宝立刻进入紧张的学习时刻,但见两本乃至三本书,被他排成一行,快速扫瞄、存储、分析、吸收、理解,最终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周而复始的这番翻书,一直持续到明早8点50分,张宝将三口袋书重新背上,急匆匆往化学学院而去。
可想而知,今天王成添的震撼有多大!
昨天他存心想的是让张宝知难而退,给张宝的教材、教辅是多,但却不成系统,纯属有啥给啥。
却不成想到,张宝张口询问的问题,直指要害,全是过筋过脉的地方。
若是没有认真学习,是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的。
对于学霸王成添来说,不会不知道炫耀与真材实学之间的区别。
不过,为了考查张宝是否扮猪吃虎,还是只及于此,王成添在网上给张宝布置了参考书目,当然,还有一堆的参考书籍。
王成添没有第一时间向陈书国说明张宝的进度,没那个必要,还是等确认无误了再说。
张宝回到宿舍,又是一轮疯狂的学习过程,整个白天加晚上,张宝将其全部学习完毕。
次日早晨再向王成添询问有关问题时,王成添明显感到,很多内容,已经超出本科,不得不用研究生的内容,对张宝做出解释。
如此一来,又招来张宝更多的提问。
迫不得已,王成添只能给张宝添加一些研究生课程,因为本科课程,已然所剩无己。
第三天张宝向王成添再度提问时,王成添已然明白,张宝已然有了本科生的水平。
因为,很多问题,不到研究生阶段,是不可能问得出来的。
王成添发了狠,干脆将研究生课程,一骨脑全拿了出来,全是他当年研究生的课程!
麻痹的,就看你张宝有多厉害!
随后这两天,王成添把师兄师弟们也动员起来,有事得大家一起扛,可不能让他一个人担着。
不得不说,王成添的一众师兄弟,对王成添这段时间,越来越懒,很有意见,这是集体活计,你偷懒,就得我们多干。
可是,王成添讲出他被陈书国勒令教导张宝本科课程,可张宝逆了天,见到他,就是连珠炮似地询问问题,搞得他疲于应付,这时间,肯定就不能正常使用,当然也就拖了大伙的后腿。
众人当然不信,王成添便让他第二天自行面对张宝魔鬼式的发问。
不信邪的一众人等,就跟张宝杠上了,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更要证明张宝也不是无所不能,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全都向张宝灌输过来,管它是不是属于研究生、博士生的内容。
只是,令一众博士生们纳闷的,张宝就跟一个无底洞一样,你灌他多少知识,即便像发大水一样向他灌,最终在第二天便消失不见,被他给吸收了。
博士生们不顶事,陈书国就得认真对待了。
陈书国没让张宝回去消化,就是现场教授,张宝现场学习。
前五天,陈书国算是打基础,手把手教导张宝。
不得不说,任何老师都喜欢这样的学生,实在太聪明了,教一遍就会,还能向深处拓展。
五天下来,陈书国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干货,还能向张宝传授,可张宝仍旧一幅求知若渴的样子。
如果要把这些知识算成是字节的话,陈书国相信,程序员也得打上好几年,可张宝却只用了几天。
第六天开始,陈书国干脆把张宝当课题组的一员,就看你能不能在未知领域,还能有什么突破。
开拓新领域,的确比学老知识要难得多,这也正常,前人踩了路,跟你自己去踩路,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当离一个月学完陈书国所授课程的期限,还差一天时,张宝在课题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也就是用两把节点钥匙,开启新物质的化合过程,这样的思路,陈书国自认不是没想过,只是没想到突破口,却在某处。
陈书国算是服了,底下的一众博士生们,同样也服了,这它妈的是什么怪人!
既然我们饱受打击,那就让别人也饱受打击!那啥的,一个人的痛苦,那叫痛苦,很多人都痛苦,那就不算痛苦。
陈书国立马将张宝隆重介绍给了同院的李海秋教授,李海秋教授更惨,仅半个月,就宣告江郎才尽!
江进功院长干脆就把自己手下所有教授全派了上去,蔡名钊、熊福田、刘嘉会、黄绍颜……
李海秋教授算是平衡了,盖因后面这些教授,多的七天,少的三天,就告腹中无货,当然,张宝参与的课题组也是多如牛毛,竟然有七个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