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后,脸上之前的忧虑,立刻变成了狂喜。
其他酋长明白过来,眼晴都红了,一个个争前恐后的报数。
数字都是夸大的,有些更是夸张到百倍,千倍,萧白没有按照他们说的记载,而是根据每个部落能拿出来的人,然后估算个数字,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出的人越多,到时候获得的战利品就越多。
原本这些酋长或者酋长代表,已经做好被叶天当枪使的打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现在听说能有战利品划分,不禁喜出望外。
叶天没有让他们失望,在所有部落都登记一边后,又说:“今日被剿灭的三个部落,只死了酋长一系,还有那些与唐军动手的年,至于其他人还没有清理干净。不知在座的各位,有谁愿意代劳?”
“我愿往。”
“俺也愿去!”
“还有俺。”
这些人根本没有顾及颜面,这些部落之间也时常发生冲突,败的一方就要死去或者被奴役。
彼此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感情,现在三大部被唐军杀光了,正是掠夺抢人的大好时机!
这些酋长及代表们,差点当这叶天的面打起来。
李看眼前丑陋的一幕,嘴角划过一抹轻蔑的笑容,不怪我没把他们当人,是他们自己没把自己当人看。
另一边东瓯国主动内属的消息传到了长安,百官为天子贺,文字墨客提笔做赋,司马相如更是做赋如喝水,短短五天之内,就写出了三篇赋,两篇是拍天子马屁,不过写的最好的那篇是在拍叶天马屁的。
赋中将叶天描绘为爱兵如子、英明神武的统帅,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一战。
如果叶天看到的话,甚至会怀疑这吹得不是叫叶天的,还是吹得姜、孙、韩、白的缝合怪。
然而司马相如虽然吹得离谱,但是李治看到后很开心,不仅点名夸赞司马相如工作做得好,还赏赐了不少钱财。
最后还命人把这篇赋挂在了未央宫内,恨不得让来未央宫的人,每天都看一遍。
不得不说,叶天在南方做的确实够亮,唐军几乎兵不血刃,就令东瓯内属,闽越遭受重创,从结果来看已经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
前些日闽越王的使节来了,愿意向唐朝称臣,并且年年纳贡。
如果纳贡称臣了,唐朝也就没有再出兵的理由了。
为此朝廷内部又分成了两个声音,一方面是希望答应闽越王的请求,另一方面是希望能趁火打铁,直接发大军荡平国越,从此平定南方之乱。
双方各抒己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答应闽越王停战,一方面是闽越毕竟是百万人口,想要拿下闽越,单靠两郡的兵力明显不足,如果要发动十万以上的军队,已经关乎到了国运,必议,且不可莽撞行事。
属后,闽越军再没有踏入唐朝半步,可以说没有理由,再说出师无名,因此应该答应闽越的请求。
武臣的理由就更简单粗暴了,趁他病、要他命,以前是不好打,所以不打,现在闽越跟东瓯拼的两败俱伤,王城的粮仓还被烧了,简直时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如果连这机会都不去抓的话,是要被天打雷劈的!
两边吵来吵去,最后吵到了太皇太后那边,这次太皇太后似乎真的打算做了个甩手掌柜,并没有给出任何建议,只是说让李治自己做决断。
这是李治首次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一次决定的成败,很可能影响唐朝兴衰走势。
这种恐怖的压力,换做是寻常人来的话,甚至能把人活活逼疯。
但是李治非常没有紧张不安,正相反,反而前所未有的亢奋,或许这就是所谓“天生的君主”。
李治没有给予表态,他在等,等待闽越那边传来的消息。
李治非常清楚,对于闽越战况的判断,没有谁会比叶天这个当事人更加清楚,对局势的判断更加清晰、准确。
终于争论不休的第三天,叶天的信送来了。
叶天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天子的,一封是写给李治的。
在写给天子的信中,叶天详细讲述了闽越军在东瓯做犯下的重重罪行,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是将“吃人”说的绘声绘色,让人读完后怒火中烧,只恨不能亲自荡闽平越,还东瓯人一个说法。
这是给了唐军出兵的理由。
另一封信写的就很实际,清楚的告诉李治,此战必须打,而且打的要狠。
在信中、叶天不止一次提到,只要平定了南方,才能腾出手来对付北方。
如此种种给了李治打了一支强心剂,当日召集百官廷议,讲述了闽越。